[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社交圈子150人刚刚好?用复杂网络和群体智慧理解邓巴数新浪科技综合2020-08-17 10:46:340阅( 二 )


[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社交圈子150人刚刚好?用复杂网络和群体智慧理解邓巴数新浪科技综合2020-08-17 10:46:340阅
文章图片
图6/9图2:蜘蛛猿使用群体计算找到最佳的食物来源研究者在2年时间中 , 对47只蜘蛛猿每天进行5小时的观察 , 记录它们之间组成的小群体是怎样的 , 发现蜘蛛猿通常形成2只到17只的子群 , 但每个子群往往只持续一两个小时 。
蜘蛛猿组成或离开小群体 , 都是为了更高效的收集树上的水果 。 研究者通过将蜘蛛猿的行为用下图的模型来表示 , 并根据真实数据 , 找出蜘蛛猿根据怎样的规则 , 决定蜘蛛猿留下还是组成新的子群 。
[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社交圈子150人刚刚好?用复杂网络和群体智慧理解邓巴数新浪科技综合2020-08-17 10:46:340阅
文章图片
图7/9图3:蜘蛛猿行动的数学模型 , 不同行代表不同时间 ,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种群研究发现 , 蜘蛛猿作为一个群体 , 展现出的群体智慧 , 使得它们能够高效地收集树上的果实 。 正如蚁群中每个蚂蚁没有多少智慧 , 但蚂蚁行动的集合却展现出智慧 。 研究者还发现 , 蜘蛛猿执行的策略并非是最优的 , 仍有提升空间 。
[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社交圈子150人刚刚好?用复杂网络和群体智慧理解邓巴数新浪科技综合2020-08-17 10:46:340阅
文章图片
图8/9图4:雨季和旱季蜘蛛猿的子种群大小变化 , 黑色为实际值 , 其他颜色为模拟值 , 不同颜色代表每只蜘蛛猿有多大的概率会根据周围的同类决定是否留在子种群中 , 图中可见 , 实际情况基本位于模拟数据中 , 说明真实的决策过程 , 每个个体的决策 , 依据的是局部信息 , 但却能在全局呈现出相对较好的效果 , 即群体智慧 。对蜘蛛猿的研究 , 能够加深对群体智慧的理解 , 蜘蛛猿的策略 , 和金融市场中的买卖规律其间可能有类似之处 。 而关于集体智慧的研究 , 会关注群体的多样性 , 以及群体中每个个体犯错误的成本 , 会如何影响群体智慧的涌现 。
活下去最关键 不贪小便宜的进化论解释
通过对群体智慧的研究 , 结合博弈论 , 可以回答邓巴数研究作为纯理论 , 所无法回答的问题:人类社会在何种情况下 , 才能超越邓巴数限制 , 形成更多人组成的社交网络 。
而这又会引出另一篇来自圣塔菲的 , 关于风险环境下如何决策的研究 。 这三篇看似不相关的论文 , 讨论的都是相同的问题 , 最佳的种群大小应该是多少 , 而这正是复杂性研究的有趣之处 。 这项研究今年6月发表在Evolutionary Human Sciences上 。
投资中通过多样化来分散风险 , 免得资产波动过大 , 这是广为人知的 。 但根据这篇论文指出的 , 在进化这场游戏中 , 无法向银行借款 , 一旦收益变为0(死亡) , 那么就出局了;而在经济学中 , 多次博弈的收益是每次博弈的收益之和 , 其中即使在其过程中收益为负 , 也可以继续参与博弈 。 由于上述两种收益累加方式的不同 , 使得对风险的评价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
按照进化的逻辑 , 活下去是第一位的 , 为此哪怕再短期损失一些收益也是值得的 。 文中将其称之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 而笔者的理解是 , 莫贪小便宜 。 人类的大脑在进化中 , 变得对零这个数字特别敏感 , 竭力避免收益归零 , 正是为了能够在长期来看 , 持续地生存下去 。
根据该研究 , 当我们面对诸如气候变暖这样的未知问题 , 不应该等到技术发展、成本降低后 , 再去解决 。 因为我们不知道气候变化的诸多影响是否会同时到来 。 所以符合进化理性的做法 , 是用当前技术持续解决问题 。 而不应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 , 搁置问题 , 让整个人类的生存陷入危机 。
该研究和邓巴数的关系 , 体现在如何评估更大的社交网络带来的新消息所具有的价值上 。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新的信息越多越好 , 这就是用累加的方式 , 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估值 。 如此 , 一个人的社交网络越大 , 其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多 , 只要平均来看 , 信息的收益是正的 , 那样社交网络越大的个体 , 从社交网络中获得的收益也越大 。
然而真实环境下 , 社交网络带来的收益是按照乘法叠加的 , 如果相信了一个有害的消息 , 其对个人收益的影响不是减少几个点 , 而是打九折 。 而若个人收益一旦低于某个阈值 , 可能个人就会被进化淘汰 。 在上述设定下 , 自然不是社交网络越大越好 。
就像赌徒会选择将一些本能带走的收益留在赌桌上 , 优先确保自己能继续留在赌桌上 。 组成社交网络的个体 , 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相近或熟悉的个体提供的信息 , 而不愿相信陌生人的话 , 从而确保自己能够持续的参与社交活动 。
通过基于主体的建模(Agent based model) , 可以量化的验证上述猜想 。 如果模型指出最优的种群大小接近邓巴数 , 那么这就会是笔者想到 , 有另一种对邓巴数产生机制的可能解释 。 对相关的研究感兴趣的 , 可以在留言中进行讨论 。
总结:超越邓巴数 , 非不能也 , 不为也
组织管理中常常探讨如何超越邓巴数的限制 , 但复杂科学的研究则指出 , 邓巴数的出现 , 是为了让信息处理能力相对差的个体 , 能够通过组成大小适中的群体 , 涌现出额外的群体智慧 , 从而在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时 , 能够有更大的概率活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