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券商策略:下一轮上涨渐行渐近 两大主线值得关注
财联社8月16日讯 , 创业板指周五在6连阴后迎来反弹修复 , 主板则在保险、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的带领下 , 重回3350点上方 。 在医药股有所退潮的同时 , 军工、农业持续活跃 , 保险板块本周强势崛起 , 银行、房地产、运输服务等低估值板块震荡走高本周涨幅居前 。 后市市场如何演绎 , 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
文章图片
中信证券:下一轮上涨渐行渐近 , 继续积极布局
驱动增量资金流入A股的3大趋势仍将持续 。 当前宏观流动性并未收紧 , 而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 , 1)7月主动型基金新发规模达到2658亿元 , 8月新发规模仍然维持在每周400亿元左右 , 即使考虑老基金赎回 , 基金净增配需求依然旺盛;2)全球货币宽松 , 美元趋势走弱 , 人民币中期走强;全球资金趋势性增配中国 , A股也是新兴市场权益配置的优选 , 外资未来流入空间大3)再次 , 政策定调和调控压制房价预期 , 类固收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 , 7月国内居民存款减少7195亿元 , 而非银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 , 居民资产再配置趋势很明显 , A股在这个过程中能吸引的潜在流入资金规模依然庞大 。
继续围绕三条主线布局下一轮上涨 。 建议在政策预期的扰动下 , 积极布局下一轮上涨行情中潜在的领涨品种 , 我们前期报告中已梳理出3条主线:1)受益于弱美元和商品/能源涨价的板块 , 包括黄金、有色金属和化工;2)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的可选消费品种 , 包括汽车、家电、家居、装修及品牌服饰;3)绝对估值足够低且已经相对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保险和银行 。
国泰君安:顺周期有望继续发力 , 挑战震荡上沿
3100-3400震荡望延续 , 短期挑战震荡上沿 , 中期震荡中枢逐步上行 。 1)盈利角度 , 当前经济逐步改善 , 企业盈利持续回升 , 随着半年报密集披露期来临 , 盈利对市场支撑将增强 。 2)风险偏好角度 , 近期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示好 , 牢固市场预期底线和信心 。 3)无风险利率角度 , 长期利率回落预期难改 , 居民存款充裕 , 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增量资金的逻辑仍在 。
美国宽松加码概率更大 , 国内货币宽松基调尚未转向 , 短期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示好 , 伴随经济和盈利端的修复 , 顺周期发力有望带动市场短暂冲击震荡上沿 。 配置结构上 , 金融(尤以银行)与周期板块作为成为其增量配置的重心 。 流动性是核心 , 在不转向基础上 , 顺周期受益于盈利修复、估值修复和低风险偏好特征有望继续发力 。 行业上 , 重点关注银行、建材、建筑、机械、家电、汽车、新能源 。
招商证券:如遇调整则可按照“2020年挖坑”的方向布局
本周市场在7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中美新一轮谈判预期不明、以及市场结构性高估和资金面压力下 , 呈现出结构性调整的局面 , 上证指数明显强于中小创 , 并且日内波动明显加大 , 市场分歧加剧 , 表现较强的板块均是前期滞涨的品种 , 市场做高低切换的思路明显 。 2020年8月24日 ,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第一批股票上市 , 同时存量股票变为20%涨跌停板 。 此前A股历史上发生过三次经典交易机制的变化 , 均引发了市场的波动加剧 。 但我们认为这次改革 , 对市场的影响相对前三次可能是局部且可控 。
整体而言 , 我们认为A股仍处在2019年的上行周期过程中 , 如遇调整则可按照“2020年挖坑”的方向布局 , 以金融为代表的低估值、汽车家居等可选消费 , 消费电子和电动智能汽车是重点调仓布局的方向 。
兴业证券:把握“复苏”主线 , 从“通缩”转向基本面“复苏”
内外需共振向上 , 经济由“通缩”转向“复苏” 。 7月工业增加值、社零等数据显示弱于市场预期 。 可能由于洪涝的影响和局部的二次疫情影响 。 但经济由“通缩”转向“复苏”的确定性仍在 , 生产复苏一直快于需求 , 使原材料库存增速下降较快 , 而产成品库存增速则刚开始高位回落 , 因此生产增速企稳是符合供需关系走势的 , 产销率进一步回升也意味着供需关系并未恶化 。
推荐阅读
- 沪指|A股:这几个当前突出的市场问题,你在关注吗?
- 经济|“留住有钱人”!国家果断对付资产转移,中国市场开始留人了?
- 投资|张韵磊:当下市场存在风险,建议9月末再去加仓
- |欧洲市场又传来大消息!华为始料未及?网友:一切变得太突然了
- 券商|47家上市券商半年净赚782亿,前十占整体净利66%
- 海通证券|前十中唯一增幅双降券商,海通证券所为何因?
- 券商中国|股民注意!高确定性机会来袭,提前埋伏这类股!
-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阿里焦虑,饿了么推“百亿补贴”,外卖市场狼烟再起
- 财联社|47家上市券商半年净赚782亿,前十占整体净利66%,业务排名全盘点
- 中年|南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王皓怀: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的政策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