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龙灵书道】小楷,如何写出正确笔势?
势是中国书法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 , 其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 , 势产生于气 , 气本于天赋 , 基于学力 , 成于修养 , 而流露于笔墨之间 。
小楷字形孤立 , 虽不相连属 , 但也要讲究行气 , 小楷的行气主要是通过笔势和体势两大方法来完成的 。
狭义的笔势 , 实际上就是研究每个字中点画与点画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 , 在楷书中主要的贯势方法是度法 , 所谓度法 , 即《玉燕楼书法》中所说的:“一画方竞 , 即从空际飞度二画 , 勿使笔势停住 , 所谓形现于末画之先 , 神流于既画之后也 。 ”意思是说当一画写好后 , 回锋收笔时 , 笔锋在离纸面极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联系动作 , 使其锋势与下一笔发笔逆入时的锋势相呼应 , 这种隔笔取势 , 空际用笔的方法 , 虽盘纡于虚 , 不见运行轨迹 , 却有因势利导 , 暗渡陈仓之妙 。
度法关键处在一个逆字 , 发笔时要逆 , 则笔有来历 , 行笔时要逆 , 则笔中有物 , 收笔时要逆 , 则笔有回顾 , 逆则前呼后应 , 左顾右盼 , 上下连属 , 虽笔断而意连 , 实形离而势贯 , 小楷收笔时 , 除出锋之笔外 , 都藏锋作收势 , 此时最关紧要 , 凡势欲向下 , 当作意于上 , 凡势欲向右 , 当作意于左 , 使其势从画中贯 , 从大处从容来 , 向大外从容去 , 虽藏锋遏势 , 却气足神完 , 试观王羲之的小楷 , 锋藏画中 , 力出字外 , 暗中贯势 , 最足耐人寻味 。
本文图片
书写小楷 , 在收笔时偶然因笔势的往来 , 从不经意处带出一缕墨痕 , 使其与下一笔的锋势遥相呼应 , 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之谓牵丝 , 在楷书中运用得好 , 可以增添笔意的流动感 , 但必须注意 , 小楷笔意贵在势从内出 , 以不露痕迹为上 , 故牵丝偶一为之尚可 , 绝不可多用 , 多用则意不持重 。
书写小楷 , 在收笔时偶而折锋回笔 , 露出锋芒使其与下一笔的发笔相顾盼 , 这种笔法谓之折锋 , 小楷发笔时 , 则于笔势的往来 , 逆入时偶然露出一个芒角 , 此谓之搭锋 ,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用笔方法 , 张即之 , 米芾的小楷最善此法 , 折搭得好 , 则字有精神 。
本文图片
书写小楷 , 又要精于使转 , 转有二法 , 一在字内 , 二在字外 。 所谓使转 , 即用腕法于空中作势 , 联络点画 , 使其笔意相贯 , 故作小楷 , 关键处笔势要圆 , 腕法要活 , 这是一种无形的使转 , 试观威字 , 点画之间 , 盘纡于虚 , 虽无迹可寻 , 但笔意连属 , 神气相贯 , 一枝笔在手腕中处处兜得转 , 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之谓卷法 。 蒋和《书法正宗》中说:“卷者 , 笔笔相生 , 意思连属 , 势如卷出 , 盖力到笔到 , 旋转如打圆圈也 , 知卷则字无不一气贯注 。 ”初学者练习此法 , 可从草书中探消息 , 草书以使转为形质 , 盘纡于实 , 有迹可寻 , 此法运用纯熟 , 方知卷法之妙 。
宋倪思《评书》中说:“楷法贵于端重 , 又要飘逸 , 故难二全 。 ”字要写得飘逸 , 只有平日于窗下将度、卷二法熟练地掌握 , 则笔势自生 , 笔势既生 , 则作楷之时 , 腕不停笔 , 笔不离纸 , 导之则泉注 , 顿之则山安 , 有不可阻遏之势 。
本文图片
在书写小楷时 , 还有一种趣长笔短的取势方法 , 即应开者多合 , 应伸者多缩 , 应长者多短 , 留不尽之情 , 敛有余之态 , 这种笔法 , 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之谓留法 , 能留得住笔 , 不尽展其势 , 而采用敛蓄的方法 , 则势愈敛愈足 , 气愈蓄愈厚 , 往往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 。
钟繇、颜真卿、黄道周最善此法 , 宋曹《书法约言》中说:“鲁公所谓趣长笔短 , 常使意势有余 , 字外之奇言不能尽 。 ”这种小楷的取势方法 , 能给人以一种蕴藉、朴茂、含蓄的艺术感受 。
其实楷书与草书 , 虽然其形大相径庭 , 但其锋势却一脉相承 , 楷书盘纡于虚 , 草书盘纡于实 , 真书静中寓动 , 血脉贯通 , 放之便是行草 , 行草动中寓静 , 动必有法 , 整之便是真楷 , 故学书者当一以贯之 。
本文图片
书写小要取势的第二种方法即是体势 , 所谓体势 , 是研究结体姿态上的变化而产生的笔势 , 也是行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书写小楷 , 结字最忌平直相似 , 大小一等 。 势在结体中的变化有向势 , 背势 , 开势 , 合势 , 平势 , 斜势 , 奇势等 , 王羲之的小楷“状若断而还连 , 势如斜而反正” , 故体势洞达 , 字姿生动 , 极无板滞之状 。
小楷要富有行气 , 关键在每个字的最后一笔 , 因此字之结束意味着下一个字的开始 , 是承上启下的转捩之处 。 真则字终而意不终 , 意不终者 , 即指态有余势之谓 , 故善取势者 , 往往争此一笔 , 或藏锋遏势 , 或露锋出势 , 使其落和结字 , 上下相覆 , 下发承上 , 递相映带 , 则行气自生 。
以欹侧取势 , 是研究楷书行气的重要方法 。 倪苏门《书法论》中谓:“侧笔取势 , 晋人不传之秘 , 盖侧笔取势者 , 于结构处用笔一正一反 , 所谓锋锋相向也 , 此从运腕得之 , 凡字得势则活 , 得势则传 , 徐欣二字 , 转左侧右 , 可悟势奇而反正 。 ”
这一段话很有意思 , 所谓转左侧右即左右二停结构 , 微微地改变其角度 , 从而产生姿态上的变化 , 使其体势 , 跌宕而下 , 但重心仍须保持平稳 , 于是在险绝的姿态中 , 产生了小楷的行气 , 当然 , 转左侧右 , 只是举隅而已 , 学书者可举一反三 , 灵活运用 ,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欹侧取势的具体方法
01、横势
所谓横势 , 即舒展其横画 , 体势微扁而平正端庄 , 这种小楷的取势方法 , 可以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为代表 , 这种取势一定要注意一行中参差开合的变化 , 字形虽微扁而平正 , 但于平正之中又要富有姿态的生动 , 此取势法 , 每字主画舒展 , 宾画收敛 , 显得弛张有致 , 收之极圆 , 藏锋画中 , 势从内出 , 显得笔意蕴藉 。
本文图片
02、纵势
所谓纵势 , 即缩短横画 , 并微微向右上欹斜 , 伸长竖画 , 并微微向左侧倾斜 , 从而形成一个左伸右缩的休势 。 由于体势偏狭长 , 如斜而反正 , 故称纵势 , 书写这种体势时 , 不容易掌握重心 , 因此笔力要沉劲 , 只有沉劲 , 方能撑得住重心 , 另一方面要注意 , 切不可每一笔横画都朝右上作同一方向的欹斜 , 亦不可每一笔竖画都朝左侧作同一方向的欹斜 , 这样又犯了齐平的毛病 , 需要于斜势中时时改变角度 , 以调整一行中的重心 。
纵势中 , 还有一种左缩右伸的体势 , 这种体势在小楷中被广泛使用 , 即横画斜向右上 , 而竖画微向右侧倾斜 , 使其体势向右稍偏 , 由于整个字势向右欹侧 , 从而在险绝的姿态中产生了一种体势 , 显得灵活而有变化 。
本文图片
03、转上侧下 , 转左侧右势
狭义的转上侧下和转左侧右则在于每一个字的字形结构中的上下左右二停的体势变化 , 广义的转上侧下和转左侧右 , 则又有现在上字与下字 , 左行与右行的体势变化中 。 以上各种方法 , 在小楷中又可以穿插运用 , 至于向背之情 , 则又在于离合之势 , 一般地说 , 书写小楷以向势居多 , 绝少使用背势 , 以向势结构有雍容宽绰之态 , 初学者当宜详察 。
本文图片
总之 , 小楷的气势主要由笔势和体势所构成 , 势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效果 , 以上分析的方法只不过是以形求势的剖解之法 , 初学者虽能从理论上明白了势的含义 , 但用之于实践 , 未必能得势 , 因其中还涉及到功力的精深和法度的圆熟问题 ,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 , 才能有所悟通 , 一旦得势 , 则可入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 。
【小楷|【龙灵书道】小楷,如何写出正确笔势?】此外 , 志学者还要从学问中开拓自己的胸襟 , 不狃于规矩 , 不死守成法 , 静气运神 , 毋使有虚矫霸悍之态 , 则气格雅正 , 又要从自然界中开拓自己的眼界 , 不狭于时俗 , 胸次廓微 , 则幽姿秀色 , 溢出于指腕间 , 而与天地造化相参 , 自然精神内蕴 , 气脉贯注 , 信手拈来 , 才能头头是道 。
推荐阅读
- 【夜读】豆腐飘香
- 鸡翅家常做法,做法简单 ,汤汁浓郁,美味下饭,真的超赞!
- 炖猪肉时,牢记“3不放”,肉烂味鲜无腥味,香味十足!
- 麦卡锡|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透露自己曾感染新冠,当时却不知道
- 海带和什么炖是绝配?
- 杨振宁|清华辟谣杨振宁去世消息
- 蒜泥肥牛只需1碗料汁
- 这道菜,我家一周做三次,只需蒸一蒸,每次一大盘不够吃
- 红烧肉最好吃的做法,不用酱油,肉嫩软糯,肥而不腻,特别好吃
- 沃柑|沃柑浸泡保鲜液后直接上市,沃柑到底还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