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滴滴孟醒:公司从技术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与北汽合作将有新进展( 二 )


目前 , 我们的车辆平台是按级别去生成的 , 第一代车辆平台是最早的测试车辆 。 第二代车辆平台如上海载人项目用车 , 有我们的车、比亚迪(002594,股吧)的车 , 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平台的车 。 现在做下一代的车辆平台 , 下一代比现在的能力会更强 , 安全性会更高 。 每一个车辆平台 , 我们都有对应的合作伙伴 。
贝壳财经:说到合作伙伴 , 之前滴滴自动驾驶和北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目前有哪些落地?车辆是否会采购北汽的?
孟醒:和北汽合作共同探索在L4及以上层面的产品 , 可能很快会有一些合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 但现阶段还在合作的紧密期 , 其实双方合作也不是很长时间 , 能快速出一个合作成果 , 是双方很不容易推动出来的 。
贝壳财经:之前 , 滴滴自动驾驶高管说 , 一辆车的成本是一百多万 , 你认为 , 车辆成本在哪个水平比较合适?达到什么水平可以商业化?
孟醒:自动驾驶这套系统要经历两个过程 , 第一个过程是要不断地提高性能 , 目前性能还不能够满足我们真正长期的需求 , 经过一个性能迭代 , 基本定型后 , 我们再进入下一代车辆平台 , 这个时间点能够定型后 , 才开始去降成本 , 那时大概率就是量产级别的形态 。 目前 , 还是一个测试迭代进行升级的形态 , 不是最终量产的阶段 。 所以成本与真正大规模量产相比肯定是有下降空间 , 但目前还没有到 。
贝壳财经:目前 , 滴滴自动驾驶发展最大的难点有哪些 , 资金、技术、人才?
孟醒:行业角度可能分成三块 。 第一块是能力的迭代 , 就是我们的AI能力 , 能够解决长尾场景的能力 , 软件系统的开发进度和迭代速度 。第二块是硬件的能力 , 最大硬件可能是车 , 然后车厂的合作伙伴也得迭代 , 才能达到下一代量产级别车的变化 , 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 所以一个方向是降成本 , 一个方向是车规级的方向去演进 。
第三块是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去推动法规的进展 , 能够让越来越多的政策开放给自动驾驶测试 , 甚至于未来的真正上线 , 去常态化运营这种模式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陈维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刘军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