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与劳民伤财,恰恰是扣帽子
明朝大航海 , 被明朝士大夫集团评价为‘劳民伤财’ 。清朝关贸政策 , 被民国文人污为‘闭关锁国’ 。一个劳民伤财 , 一个闭关锁国 , 这两个词是针对当时国家政策路线 , 最严重的两顶大帽子 。政治帽子 , 严重违背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学术性 , 是中国历史思想中‘反智’意识延绵不绝的重要诱因 。实际上 , 朱棣郑和君臣搞的明朝的大航海贸易 , 关键矛盾点 , 不是‘劳民伤财’ 。 恰恰是‘与民争利’ 。朱棣让郑和搞的远洋船队 , 本质上与东印度公司一样 , 是皇室央企公司的性质 。 具体航海经营赚了大钱 , 但是这个钱是给朱棣皇室赚的 。 朱棣用远洋贸易的利润 , 去当军费解决北伐蒙古的问题 。这一举动直接伤害了唐中期开始 , 在中国东南沿海出现的大量的私营航海贸易企业的根本利益 。 这些贸易船东与当地的士大夫集团 , 有密接的经济权属 。 所以士大夫集团托伪于‘劳民伤财’ , 不断进行政治攻击 。 最终阻挠了明朝‘皇室航海贸易’的发展 。明朝中阳政权 , 则采取‘两败俱伤’的方式 , 用海禁 , 和把东南沿海私人船队定义为海盗通敌 , 来对士大夫集团进行惩罚 。清朝代替明朝的过程 , 恰恰无意间忙于内战 , 而把海洋禁令给疏忽了 。 所以清初 , 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贸易复苏 。 到了乾隆中期 , 都没有任何禁止海洋贸易的想法 。雍正年间 , 中外贸易船舶往来达到顶峰 。 到了乾隆中期 , 乾隆在下江南时 , 发现东南地区青年人 , 已经不热衷进入私塾读孔孟 , 考科举 , 而是大量出海经商 。 沿海甚至教堂林立 , 西洋传教士在无管制式传教 。 为了出海经商 , 很多青年人为了搭上洋人的人脉关系 , 反而积极参加教会 , 崇信洋教 。乾隆和清中阳朝臣极为震惊 。 动了关闭口岸之心思 , 恰好此时 , 清朝出了一件大事 。 加剧了一口通商的实施 。那就是雍正改革 , 造成了乾隆个人财富的困境 。此前2000年 , 家天下 , 天子即国家 。 皇室的钱 , 与全国政府税收 , 没有区别 。 户部的税收 , 就是皇帝的私人财产 。雍正改革以后 , 全国税收 , 先收入户部 , 皇帝和皇室 , 只能从户部领取‘拨款’ 。 也就是皇帝个人花钱 , 也要接受中阳财政预算拨款制度的控制 。这一改革 , 乍看大公无私 , 在制度学上是重大进步 。 实际上给皇帝个人用财力控制国家提供了障碍 。 直接导致皇帝与贪官的逻辑 , 合并在一起 , 即:当皇帝 , 也是为了多赚钱 。乾隆的个人皇室开支不足 , 就动了心思 , 用国家政策路线 , 换取个人财富 。这时候广东海洋贸易商 , 以每年给乾隆个人分红60万两白银的承诺 , 请求乾隆推行‘一口通商’的特许贸易制度 。基于儒家政治集团对洋教泛滥 , 私塾无人阅读 , 儒家教育资源卖不出去的恐惧 , 和个人财富的图谋 , 乾隆最后运作了关闭东南三大口岸 , 只特许广东口岸‘一口通商’ , 进行贸易特权的制度 。朱棣是被冤枉的 。 朱棣即不‘好大喜功’ , 也没干过‘劳民伤财’的事情 。 但是用郑和经营皇室船队 , 动了私人航海贸易利润的奶酪 , 终于被扣上‘暴君’的政治帽子 。乾隆是被收买的 。 乾隆热衷西方文化 , 喜欢当时西方的高端制造 , 喜欢西式建筑 。 热衷享受 。 在被自己老爹的‘先进改革’坑了以后 , 终于成为广东贸易集团的政治代言人 。所以说 , 清朝没有什么闭关锁国 , 只不过是买办贸易集团内讧 , 加上儒家知识分子集团恐惧洋教入侵 , 加上皇帝乾隆为了私利 , 亲自下场充当一方的代言人 , 综合内部博弈下 , 成了一口通商的特许贸易制 。这就是历史深处的简单与真实 。一口通商 , 特许贸易 , 是什么呢?本质上是‘秦制’——商鞅思想的精华:利出一孔 。所以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中国人从政 , 经商 , 都喜欢用‘利出一孔特权’作为竞争优势 。这是一个千古延续的惯性 。 所以中国人在商业领域的实际竞争力极低 。在中国国内还有权力可以收买 , 去了欧洲美国 , 中国商人很难跻身世界顶级商业圈子 。所以大家慢慢体会 , 中国商人 , 其实也是憎恨西式民主的 。老王在西班牙吃了‘民主环保’的亏 , 老曹在美国吃了‘民主工会’的亏 。回国以后 , 都牢骚满腹 。这是很有趣的 。
推荐阅读
- 不仅日本人,恰恰匈奴人也自称汉文明正统
- 飞踹性骚扰老汉,恰恰给警察省事了
- 崇洋媚外,恰恰是为了摆脱对国货的依赖
- 传统文化,恰恰从没碰到过西方文化
- 从飞踹性骚扰老汉,恰恰看出中国人还活在理学中
- 屯粮潮,恰恰是中国传统的先进性
- 见义勇为飞踹嫌疑犯,恰恰与把奸夫淫妇浸猪笼一样
- 武汉千亿芯片项目烂尾,恰恰说明资本大跃进更可怕
- 对酒桌文化的批判,恰恰是不明智的
- 台积电高调宣扬7nm芯片的背后,恰恰“露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