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梵高( 二 )


1888年2月 , 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 , 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 。 他立刻就陶醉在了这里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 。 自然界竟然有这样绚烂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 , 他流着眼泪向着太阳奔跑 , 用生命追逐着太阳灿烂的颜色 。梵高疯狂地在田野里面画画 , 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涌上心头 , 终日在抑郁中不能自拔 , 他无法控制自己 , 抱着头撞树 , 拼命用手挥舞驱赶天空中的乌鸦 , 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 。 一种无法言表的郁闷 , 让他渴望用折磨自己的肉体来缓解心灵的压抑 。孤独的梵高
当地的农人非常奇怪这个人 。 他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 , 他从来不戴帽子 , 眼睛中放射着炽烈的火焰 , 从来不与任何路人说话 。 傍晚的时候他回来了 , 眼睛就如烧光了柴的火洞 , 头顶被晒的透红 , 头上不多的头发都竖立着 , 掖下夹着一幅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 。 人们看到他的时候 , 都在交头接耳:这个疯子来了!没有一个人知道 , 这个他们眼里的疯子 , 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梵高 , 就是在这个时期 , 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田野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孤独的梵高
梵高在他的书信里写道:“一个劳动者的形象 , 一块耕地上的犁沟 , 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 , 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 , 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 , 但同时都是美的 。 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 , 确信是值得……”这一年的年底 , 被太阳灼烤了将近一年的梵高再也忍受不了阳光的炽烈 , 一种不可遏止的躁动攫住了他的灵魂 。 他手拿一把剃刀 , 在田野里四下巡行 。 他的朋友高更此刻就在他的身旁 , 他冲向了高更 。 但是在高更冷静的目光下他退缩了 , 突然间 , 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怜的梵高的右耳朵 , 在锋利的剃刀下离开了那个已经疯狂的头颅 。也就是在《向日葵》诞生一年以后 , 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小镇外的一片麦田 , 用一把左轮手枪 , 告别了我们的世界 。遗憾的是 , 这位伟大的画家 , 到死也没有卖出自己的一幅作品 , 除了供养了他一生的弟弟提奥之外 , 在他的有生之年 , 没有一个人懂得他的价值 。提奥是梵高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者 , 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 。 提奥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 他始终认为哥哥的作品是一流的杰作 , 提奥为了鼓励哥哥 , 曾经偷偷地委托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 , 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 。 他把哥哥的每一幅画作都专心致志地收藏起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在100年以后 , 他的《向日葵》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 《蝴蝶花》在美国拍卖了5350万美元 , 那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更是创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天堂里的梵高听到这个消息 , 不知是应该哭泣还是应该庆贺呢?梵高在他生命中不到十年的艺术生命里画出了近千幅幅作品 , 这对于一个油画家来说创作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 而且 , 一大批画作都是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 。 对于一个没有人理解 , 一直处在周围人们的嘲笑与讥讽中的人来说 , 他不可遏止的动力在哪里?有谁能够真正地走近他 , 弄懂他?翻译《梵高传》的余光中曾说到他译《梵高传》时生了大病 , “在一个元气淋漓的生命里 , 在那个生命的苦难中 , 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烦忧 。 ”曾在梵高画中出现的伽赛医生说过:“梵高的爱 , 梵高的天才 , 梵高所创造的伟大的美 , 永远存在 , 丰富着我们的世界 。 ”现在 , 在梵高去世百年以后 , 他的出生地荷兰和他的自杀地法国 , 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 , 为他建造规模宏大的美术馆 。 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 , 相信生前孤独落寞的梵高地下有知 , 应当可以幸福地微笑了 。梵高用伟大的才华与苦难抗争 , 尽管他没有等到掌声响起就挥泪而告别了世界 , 但是 , 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走上了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 , 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 , 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 , 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 , 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最难能可贵的是 , 梵高尽管一生都生活在贫困线附近 , 但是他却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绘画改做其他能够挣钱的事情 。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 , 探索如何唤醒良知 , 改造世界 。今天 , 在梵高的家乡 , 荷兰的曾德特小镇 , 公路两则连绵数百里的土地上全种上了向日葵 , 以此迎接每年大批为梵高而来的世界各地游客 。 曾德特小镇以这样一种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特殊方式 , 来纪念这位给向日葵注入了人的血液的伟大画家 。孤独的梵高
作于2020年7月30日 , 谨以此文献给梵高130周年生日 。您的赞赏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 谢谢!孤独的梵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