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二 )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回国之后方鸿渐也并未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 。 丈人说银行有职位 , 他就去了银行 。 之后与周家失和 , 赵辛楣说三闾大学有职位 , 他就和赵辛楣去了三闾大学 。在三闾大学这个环境中 , 面对一次次的挫败和失意 , 他甚至毫无招架之力 。 他鄙视顾尔谦的谄媚 , 但也尝试着对汪处厚曲意逢迎 。 他厌恶李梅亭的势利 , 但也算计着要获得与韩学愈一样的地位与待遇 , 因为韩学愈与他一样 , 都是拿了假的学位 。方鸿渐被欲望驱使 , 在三闾大学这个派系林立的环境中的东奔西走 , 希望找到一条康庄大道 。 可事与愿违 , 最终落得一个"谁知道他思想有问题 ,下学期只能解聘"的结果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离开三闾大学 , 方鸿渐又借着赵辛楣的关系 , 找了一份资料室的工作 。 可不久之后却因华美新闻社被敌伪军收买 ,方鸿渐便第一个毅然离开了报馆 。用书中的话说:"资料室最不重要, 随时可以换人 。 "方鸿渐在离职之后 , 想要去重庆 , 那谁又知道 , 那是不是另一座似曾相识的围城 。方鸿渐在事业上的不断碰壁 , 是他无法突破的"围城"困境 。 在事业的这座城堡里 , 他像极了一个蹩脚的投机者 , 顺从命途安排的同时 , 又期待优渥的境遇 , 一旦不如意就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 等自己词穷之时就陷入颓丧、绝望的境地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3.亦步亦趋的"围城式"婚姻方鸿渐的婚姻要从孙柔嘉说起 , 杨绛先生在注解《围城》时曾说 , 孙柔嘉是一个没有目标、没有打算、却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所谓的想法就是她的心机 , 这个长于算计的女子 , 把目标锁定在方鸿渐身上之后 , 略施小计就让方鸿渐和她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婚姻问题上 , 方鸿渐又延续了爱情与事业上的被动与无主见 。 两人并非爱情而走到一起 , 在面对婚后的一地鸡毛时 , 自然就迎来了无休无止的争吵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方鸿渐的原生家庭从没有让他感到温馨 , 虽然父亲号称开明 , 但他在骨子里却很惧怕这位封建制的家长 。 弟弟虽然与自己是血缘至亲 , 但实际上却毫无手足之情 。在经历了爱情与事业的失败后 , 方鸿渐在孙柔嘉那里找到了男人的自尊 , 以及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存在感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让方鸿渐大失所望 。 方鸿渐的失望源于他的矛盾 , 也源于她与孙柔嘉各自原生家庭的极大差异 。他一方面希望孙柔嘉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对丈夫唯唯诺诺 , 为家庭全心付出 , 一方面自己所受的西洋教育又让他极其看不起这样的女性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在原生家庭方面 , 孙柔嘉的家庭洋味十足 , 姑母将自己的丈夫管制的服服帖帖 , 孙柔嘉耳濡目染 , 认为自己以后的家庭也理当如此 。而方鸿渐的家庭 , 则是还保留着按照传统封建礼数跪拜祖先的规矩 , 自诩开明的父亲也不过是个主张包办婚姻、蔑视外来文明的传统家长 。这样的家庭差异与方鸿渐自身的心理矛盾造成了一个无解的困局 , 方鸿渐在局经历由失望到希望 , 再带失望的往复 。三、自救于悲剧的"围城式"人生书中的方鸿渐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演绎了自己带有悲剧性的人生经历 。 但若究其根源 , 就会发现 , 人物的悲剧并不是"围城"本身造成的 , 而是他身处围城中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纵观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 , 他一直缺少一种理智、果断、拼搏的勇气 , 有的只是懦弱、犹疑、虚伪以及煞有介事的糊弄和郑重其事的逃避 。方鸿渐并不是个例 , 也不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例 。 跨越时间与空间 ,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时常遭逢围城中方鸿渐的际遇 。 欲望是困住我们的围城 , 人类追逐欲望的过程就是冲出一座围城 , 进入另一座围城的过程 。"围"城式的人生 , 是"中性的" , 并不没有悲剧色彩 。 真正悲剧的是我们以绝望的态度去面对求而不得的际遇 。 就像方鸿渐一样对现状不满 , 却没有勇气改变现状 , 沉沦在现状与欲望之间的沼泽地带 , 一直期待被救 , 一直抱怨没有被救 , 却一直没有想办法自救 。钱钟书的《围城》——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在围城式的人生中 , 我们需要认清自己:在求而得之时是否还需要继续追寻?在求而不得时慎重思考:是依然拼尽全力不枉此一生的去求 , 还是如释重负的与自己和解 , 释怀种种的挫折与碰壁?尽管人生如围城 , 可我们也不是城中的刍狗 。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 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 "参考文献:陆文虎 , 《围城内外钱锺书的文学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