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活可以在树上 高考公平必须落地

【高考|生活可以在树上 高考公平必须落地】_原题为 生活可以在树上 高考公平必须落地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公众聚焦这篇充满争议的高考满分作文 , 始于“高考作文该怎么写”的技术讨论 , 终于对高考公平的期待和担忧 。 文无定法 , 高考作文的写法不是被苛责的理由 , 但需谨记:生活可以在树上 , 但高考公正必须落地生根 。
该来的终究会来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13日发布浙江高考作文评卷相关情况的通报 , 停止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陈建新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 。 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 , 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
通告称 , 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 。 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 , 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
今年高考中 , 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引发巨大争议 。 文中因遍布“嚆矢”“孜孜矻矻”等晦涩难懂的词汇 , 以及多处引用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等名家名言 , 让网友大呼“看不懂”“不说人话” 。 据悉 , 第一名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的评分为39分 , 后面两位老师给了55分的高分 , 最后力排众议给出满分的 , 即为这位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陈建新 。
从当初单纯的文本之争 , 到现在官方认定评卷违纪 , 此事的走向 , 比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还要晦涩和诡异 。
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 , 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 , 这是最起码的高考纪律 。 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 , 陈建新主持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工作长达20年 , 可以说犯了一个极其低下的错误 。 而推演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 这个低下错误或许又并非偶然 , 其中若隐若现的利益冲动 , 显然不应该被忽视 。
随着《生活在树上》这篇满分作文的走红 , 更多的信息也逐渐浮出水面 。 网友深扒发现 , 陈建新老师不仅是大权在握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长 , 似乎还是个成功的商人 。 他一面四处开讲座 , 兜售他的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 一面出书赚钱 。
市面上 , 一本陈建新所著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的书 , 售价高达59元 。 他去年推荐的浙江省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 , 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 , 也与《生活在树上》高度相似 。
我们很难说这是巧合 。 身为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 , 陈建新具有极大的评判话语权 , 他的评分标准、阅读喜好 , 将直接决定一篇高考作文的得分高低 。 那么 , 有没有听过他的讲座 , 有没有读过他的书 , 就显得格外重要 。
换言之 , 陈建新老师如果与高考出题、阅卷毫无关联 , 他开什么讲座、出什么书 , 都是他的自由 , 但如果存在利害关系 , 就必须接受程序公正的拷问 。 你不能一面在制度之内 , 大笔一挥就决定一篇高考作文的命运 , 一面在制度之外 , 又利用这样的身份牟取商业利益 。 一小部分考生当然可能因此获利 , 但更多考生的利益则被无情地牺牲掉了 。
高考的重要性 , 以及它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度 , 根本无需多言 。 高考作文的分值占比极大 , 在一分就能改变许多考生命运的前提下 , 满分作文 , 或者说通过某种方式非正常地获得高分 , 是难以抵御的诱惑 。 也正因为如此 , 存在某些权力变现的空间 。 由全民热议《生活在树上》 , 最终勾连起评卷组组长开讲座、出书等隐密的角落 , 的确歪打正着 , 但也不能说绝对是个意外 。 如果阳光照耀不到 , 那么任何权力都有可能变质 。
公众聚焦这篇充满争议的高考满分作文 , 始于“高考作文该怎么写”的技术讨论 , 终于对高考公平的期待和担忧 。 文无定法 , 高考作文的写法不是被苛责的理由 , 但需谨记:生活可以在树上 , 但高考公正必须落地生根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