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儒家文化对中国服饰迭代发展影响之我见(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 。到了宋元明时期 , 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 , 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 , 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 , 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 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
公元1645年 , 满清入关后 , 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 , 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 , 1645年农历6月15日 , 颁布剃发令 , 严令汉族人民剃发 , 随即在农历7月9日 , 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 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 , 改穿满族服装 , 违令者斩 , 绵延了4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但后来清朝政府也根据当时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有规定了“十从、十不从”①原则 , 使得汉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延续 。
总之 ,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 ,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它与礼制相结合 , 颁布律令 , 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 的穿衣戴帽 , 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 , 以区分君臣士 庶服装的差别 , 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 , 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 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
1、服饰艺术追求礼制秩序美。中国伦理道德对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数千年的服饰艺术发展中 , 儒家的礼教思想成了其核心理念 。只有遵从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服饰才为美 , 周代制定的冠服制度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 , 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 。什么样的帽子配什么样的衣服 , 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 。在不同的礼仪场合 , 不同等级的人必须穿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服饰 , 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周代的冠服制度规定极严 , 同为裘服 , 也要根据皮质、颜色来 划分等级 。天子穿白狐裘 , 诸侯及大夫、士穿青狐裘、黄狐裘 , 庶民则穿犬羊裘 。自周以后 , 冠服形制被历代传承相袭 , 虽按各代统治者之意略有改动 , 但其基本 形制却大同小异 , 尤其是显示阶级差别的内涵始终没有改变 。
2、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泛 。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 , 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 , 《论 语·卫灵公》中记载:“君子义以为质 , 礼以行之 , 孙以出之 , 信以成之 。”孔 子这里所说的“质” , 是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理品质 。《论 语·泰伯》记述:“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 唯尧则之 ;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 焕乎其有文章!”在这里 , 孔子所谓的 “文章”是指礼服上的纹饰、丹车白马、雕琢刻镂之类的文饰或文采 。可见 , 孔 子是极其重视服饰之美的 。
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观 , 是与 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受儒家思想影响极 深, 上层社会尤甚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 成分, 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 无 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 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 。以上 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
3、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受儒家思想影响极 深, 上层社会尤甚 。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 。就几个重要历史时期而言:
诸子百家|儒家文化对中国服饰迭代发展影响之我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建立以后 , 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 , 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 , 不仅对百 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 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 。在当时 ,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 , 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 。除此 , 还对生活用品 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 , 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 , 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 杂品等 。在汉朝 , 不论花色、品种、质料 , 还是色彩 , 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