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宿北战役:首次全歼国民党整编师

Array|宿北战役:首次全歼国民党整编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宿北战役我军指挥所旧址“三仙洞”
宿北战役是1946年12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发动的第一场大战役 , 在江苏省宿迁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以北地区围歼国民党整编第69师 , 师长戴之奇自戕 , 副师长饶少伟被俘 。
统一指挥 , 密切协同 。战役指挥支配战役行动 , 直接影响战役成败 , 只有各力量之间协调一致的行动和配合 , 才能形成合力 , 发挥整体优势 。
宿北战役前 , 我军失利泗城、失守淮阴 , 陈毅和粟裕等主要指挥员对两次失利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 , 认为撤出两淮并非军事上的失败 , 而是对国民党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 , 并且过去一段时间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统一指挥 。
因此 , 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山野、华野合兵一处以便指挥的提议 , 建议集中山野、华野兵力攻下宿迁 , 进行宿北战役 。中央军委经充分考虑同意粟裕的提议 。同时 , 山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与华野司令员粟裕曾长期共事 , 关系融洽 , 当时部队中流传着一句话 , 叫作“陈不离粟 , 粟不离陈” , 陈毅高瞻远瞩、掌握全局 , 粟裕多谋善断、敢打必胜 , 他们共同指挥战役充分保证指挥的正确性、科学性 。
分析敌情 , 集中兵力 。面对敌多路进攻 , 我军分析敌总体计划、编制、部署和指挥员素质等情况 , 综合我军部署情况 , 选择集中优势兵力打敌突出一路 。
1946年11月 , 国民党军在占领苏中淮南、淮北地区后 , 企图尽快消灭华东解放军主力 , 或迫其北撤山东 , 迅速结束苏北战事 。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25个半旅 , 分4路向盐城、阜宁、涟水、沭阳、新安镇(今新沂)和临沂进攻 。我军主要指挥员分析敌情后认为 , 国民党军分4路进攻 , 正面宽达150公里 , 各部间隙较大 , 派系矛盾较多 , 且由宿迁进犯的一路未受打击 , 可能会大胆冒进 , 对苏北解放区威胁也最大 , 应当利用山野、华野主力恰好处在此路国民党军进攻方向两侧 , 便于就近调动兵力的机会 , 果断对其进行打击 。指挥员决定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他3路 , 集中主力共24个团兵力 , 歼灭宿迁地区国民党军 。
宿迁地区国民党军右翼为整编第11师 , 师长胡琏毕业于黄埔军校 , 作战经验丰富 , 与其作战必是一场苦战 , 且该师刚调到苏北 , 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必十分谨慎 。左翼整编第69师比较冒进 , 师长戴之奇是蒋介石心腹 , 但国民党军内部很多人对其不屑一顾 。
综合各方面情况 , 粟裕提出作战方案:正面阻击第11师 , 把整编第69师分割出来 , 集中优势兵力两翼夹击歼灭整编第69师 。
战法灵活 , 分割围歼 。宿北战役中 , 我军灵活运用多种战法 , 争取在运动中创造优势、歼灭敌人 。
一是穿插分割、创造优势 。面对国民党军多路进攻 , 我军采取穿插迂回战术 , 将其分割 , 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其各个歼灭 。国民党军4路兵力扇形展开的全面攻势使其各部相隔甚远 , 为我军穿插分割提供便利条件 。阻断来援敌整编第11师后 , 我军在包围整编第69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穿插 , 将其各旅、团分割 , 逐个歼灭 。
二是攻防结合、运动歼敌 。经验表明 , 在装备处于劣势和缺乏攻坚战经验的情况下 , 歼敌于运动中 , 是取得战役战斗胜利的有效手段 。在夺取制高点峰山的战斗中 , 我军一方面以部分兵力在正面阻击、吸引敌人 , 另一方面集中主力从两翼实施钳形突击 , 迅速夺取峰山 。
【Array|宿北战役:首次全歼国民党整编师】三是“围三阙一”、诱敌突围 。合围敌人时 , 留一个缺口 , 使敌在逃跑与坚守间摇摆不定、斗志涣散 , 同时在逃跑必经之路上设伏 , 扩大战果 , 减少己方攻城带来的伤亡 。在人和圩围歼战中 , 我山野2纵和华野9纵一部对敌实施包围时故意留出南面“缺口” , 同时安排2纵4旅负责阻援 。在追歼逃出敌残部时 , 我军于途中设伏 , 将其全部歼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