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昌|新时代·铁路榜样 | 王宏昌:新蜀道上的技术尖兵( 二 )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宏昌的身影 。2014年至2017年间,王宏昌参与了多条高铁的静态验收、动态验收,解决10余项技术难题,发表论文6篇 。
较真0.1毫米偏差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抱着这样的信念,2017年4月,王宏昌再次请缨,参与了西成高铁的开通准备工作 。
作为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南北主峰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鄠邑站至新场街站间有一段45公里长、坡度25‰的连续长大坡道,动车组每前进1公里海拔就上升25米,坡道落差达1100米,被称为“中国高铁第一坡” 。
王宏昌|新时代·铁路榜样 | 王宏昌:新蜀道上的技术尖兵
文章图片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王宏昌经常一进山就是一星期,有时一整天都吃不上饭,饿了就啃面包、喝山泉水,车间管内153公里的桥梁、隧道、线路,连他自己都数不清走了多少遍 。
面对45公里25‰连续长大坡道,王宏昌组织职工对上下行线路15万余根轨枕逐根采集信息,分析数据600多万组,通过数次精调,将轨道几何尺寸的最小偏差牢牢锁定在技术标准以内 。
新场街站是西成高铁全线海拔最高点,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 。王宏昌主动联系气象部门,全面了解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逐项明确设备检查重点和劳动安全控制关键 。
2017年11月,西成高铁开通在即 。但在联调联试中,新场街站6号道岔出现了动力学指标超限问题,存在行车安全风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按期开通 。
眼看开通日子将至,但解决方案迟迟拿不出,王宏昌坐不住了 。他对新场街站正线8组道岔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对每组道岔轨枕的几何尺寸、钢轨廓形等进行全面检测,为了0.1毫米的偏差,他反复松卸扣件,来回调整 。10天后,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顺利解决 。
王宏昌|新时代·铁路榜样 | 王宏昌:新蜀道上的技术尖兵
文章图片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顺利开通 。尽管提前有过预想,但在12月中旬的一次设备抢修应急处置中,生产组织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这给时任西安工务段户县东线路车间主任的王宏昌上了一课 。
鄠邑至新场街区间,每年10月底就大雪封山,要到次年的4月才能融化 。职工前往西成高铁长大坡道,通过公路方式根本无法到达,只能向车站申请和谐N5型内燃机车牵引轨道车才能前往作业点 。
“如何在日常检修和应急处置中保证人员、机具运输?”难题摆在了王宏昌面前 。他根据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专业作业不同配合情景,制定出鄠邑至新场街区间供电作业、新场街至佛坪区间工务作业等5套生产组织模式,使单个“天窗”增加有效作业时间85分钟,月均节约人员133人次,提高作业效率42%,保证了作业质量,也降低了山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
“中国高铁第一坡”的安全,体现着中国高铁科技技术实力,考验着高铁人的责任和担当 。王宏昌始终坚守“高铁安全万无一失、旅客列车万无一失”理念,参与国家、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局集团公司等高铁领域重点科研项目14次,发表论文6篇,完善鄠邑至佛坪间长大坡道工务专业运输安全保障措施19项 。2017年,他入选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拔尖人才 。
争创“0+0”养护奇迹
王宏昌|新时代·铁路榜样 | 王宏昌:新蜀道上的技术尖兵
文章图片

2019年4月,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拉开帷幕,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成立 。8月3日,鄠邑综合维修车间成立,王宏昌任车间主任 。
新成立的鄠邑综合维修车间,担负着西成高铁西安北至佛坪区间159公里范围的工务、电务、供电设备维修以及高铁外部环境管理任务 。
“以前,我们是单一的工务专业,现在工电供联合,生产组织、安全风险点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宏昌坦言,如何由形式上的一体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是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的难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