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跟随两张照片,重回两位抗战老兵的高光时刻
握在手里的荣光
■蒋 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老兵王生怀手捧自己青年时的军装照 。王晓方摄
【Array|跟随两张照片,重回两位抗战老兵的高光时刻】郝照余、王生怀 , 同是来自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两位抗战老兵 。
我手里分别存有两人极相似的两张照片 。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两双同样嵌满岁月沧桑的手 。
一双捧着自己朝气逼人的青春 , 另一双捧着自己毕生的荣耀 。
初见王生怀 , 是2015年10月份 。
那天下午4时许 , 他独自坐在儿子家一孔窑洞中的锅台边 , 正吃着馒头 。看到有人来 , 他急于想把小半个馒头放在稍远一点的锅盖上 。这样一个动作 , 他颇费了一些时间与力气 。
那年 , 他将满90周岁 。
听力极差且表述能力大大退化的他记得二野 , 记得15军 , 记得在家门口太行山打日本侵略者 , 也记得一路打到昆明、打到朝鲜 , 更记得头顶轰隆隆的飞机声 。
从1942年到1954年 , 从16岁到28岁 , 王生怀把自己最青春的12个年头交给战场 。
王生怀生活的故城镇高仁村位于武乡县西部 , 村子地势独特 , 进可攻 , 退可守 , 抗日战争时期曾驻扎过八路军第115师的部队 。独特的环境也培养出一支机智勇敢的民兵队伍 。
16岁那年 , 王生怀穿起军装 , 带着高仁村民兵的精气神走向抗战战场 。21岁又投身到第二次解放安阳的战役 , 成为兵临安阳城下十万大军中的一员 。从他零零碎碎的讲述中 , 得知他曾是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一名军人 。那个5月 , 冰冷扼杀了正欲弥漫的春意 , 他年轻却已经历了5年厮杀的脸 , 冷峻地裹在破烂的衣服里 , 听候随时传来的号令 。那个时候 , 他的听力极棒 , 甚至可以听到身边战友血液涌动的声音 。周遭一切都浸在寒意里 , 身体、血、空气都寒光闪闪 。
打着打着 , 子弹就擦过他的头部 。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受伤 。此后 , 王生怀又跟着9纵的脚步打进淮海战役 。1949年部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15军 , 一路过长江 , 直下云南 。
云南的风情、边陲的景致 , 全然没有体验 , 全是炮火 , 全是硝烟 。
王生怀所在的第15军 , 又挺进朝鲜 。彼时 , 第五次战役正拉开帷幕 。
头顶上飞机好多啊 , 封锁着浩瀚的天空 。王生怀第一次知道天空竟也会被管束 。“连个麻雀也飞不过去” , 他这样描述 。
躲避 , 前进 , 在艰难中寻找着突破的一片空间 。然而躲避着 , 躲避着 , 头顶上还是落下一颗沉重的炸弹 。乘坐的汽车翻了 , 重重地砸在王生怀的身上 。他左手、左脚都受了重伤 , 当时便不能行走 。
然而王生怀说 , 面对那么多死去的战友 , 他这点伤算不了什么 。说着他弯腰慢慢脱下袜子 , 脚上骨头早已变形 , 整个脚肿得像他刚刚握在手里的馒头 。
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15军 , 在上甘岭一战中打出了知名度 。整个战役经历了阵地攻防战、坑道战、炮战 , 打得精彩纷呈 , 也成为15军战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战斗 。
凯旋归来的15军 , 日后被中央军委改编成我军的空降部队 。
90岁的王生怀 , 看上去就是乡村里的普普通通的老人模样 。我突然想 , 他刚刚16岁穿军装时是什么模样?他战场上的10年青春 , 是什么模样?
犹如神助 , 我在3年后看到时任武乡县新闻中心主任王晓方拍摄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 , 有一双饱经风霜、布满粗粗细细纹路的手 。手中 , 是一张青春勃发的军人黑白照 。
这张照片的照片中 , 便是王生怀的军人时代;这张照片里的手 , 便是王生怀的暮年时刻 。他用一双写满90年岁月痕迹的手 , 捧着自己英气逼人的青春 。照片背景一片漆黑 , 以致于让这双手更加沧桑 , 那张脸更加青春 。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岁月 , 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 继而想落泪 。
推荐阅读
- 核潜艇|093改进型核潜艇亮相,颜值大大提高,能跟随航母作战!
- Array|三位指导员的“隔空对谈”
- Array|莫把训练安全抓偏了
- Array|“蓝军机长”是个兵,给部队大学生士兵培养留下这样的启示
- Array|最后8小时,他始终怒视着眼前敌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 Array|官兵好评如潮!这个旅依托微信公众号搞教育受欢迎
- Array|@广大考生,文职人员考试前的这些细节不可忽略
- Array|数千名官兵奔赴救灾一线,其中令人感动的还有这些身影
- Array|“炼心”与“塑形”之路
- Array|中俄竟能决定谁当美国总统?看看特朗普与拜登撒谎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