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希区柯克《年轻姑娘》:开启无辜路人卷入一起凶杀案的俗套模板( 二 )


本文插图

这样 , 整个电影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出无辜者洗雪自己身上嫌疑的套路模式 , 最后经过他的环环相扣的接力式寻找 , 终于没有意外地找到了真凶 , 自己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
这样的模式 , 几乎成了一个筐 , 如果没有好的题材构思 , 用这种筐去套用一下 , 还是能够不断打造出新的作品的 。 这种影片不断重复和翻刻 , 但绝不会像“时间隧道”与“蝴蝶效应”这类影片给人一种强烈的类同性 , 依然没有什么违和感 , 这主要原因 , 还是拥有这样经历的核心主角是与观众处于同一角度的无辜的普通人 , 他们的生态与形态 , 是五花八门的 , 是包罗万象的 , 所以很难让人觉得有重复的累赘感 。
二、《年轻姑娘》里的真相寻找:不重推理重过程 。
《年轻姑娘》的重点放在疑犯一路奔逃的过程中 , 既要寻找真正的凶手 , 同时 , 要躲避警察的追踪 , 他的难度构成了这类模式的吸引人注目的悬疑所在 , 也是施加于人物身上的一个内外夹攻的严峻考验 。

实际上 , 《年轻姑娘》在一开始的时候 , 就交待了女明星与她的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 丈夫指责她外面养小白脸 , 而女明星气势凌人 , 反手掌击丈夫 , 直接把她的开始时暴跳如雷发难的丈夫给打懵了 。
这一个场景中的最后一个镜头 , 是在狂涛骇浪的海边 , 这个恶向胆边生的丈夫 , 满脸狰狞 , 变形扭曲 , 他的眼睛 , 也频繁地眨动起来 。
可以看出 , 《年轻姑娘》里的案件的真正凶手 , 就是这个杀死妻子的丈夫 , 整个电影的凶杀案的主线实际上就是一个最没有疑义与最平常的“杀妻案” 。
就像2020年在杭州发生的杀妻案一样 , 电影里的凶手认定并不复杂 , 只要警方从最正常的推理原则出发 , 从死者周边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查起 , 是很容易铆定真凶 , 查出真相的 。
但是 , 在《年轻姑娘》里 , 警方无所作为 , 根本不去关注与调查死者身边的人 , 却从发现死者的人身上寻找证据 , 因为死者被勒死的 , 而勒死死者的风衣腰带 , 正是男主人公的物品 , 这样 , 在警方的奇葩判断下 , 男主人公便成了最合理的凶犯 。

在希区柯克电影里 , 从来没有什么推理的逻辑过程 , 因为希区柯克有一个理论 , 那就是他从不把悬疑留给观众 , 因为这样观众就会关注事件本身 , 而不会注目事件下的人物 , 这样 , 电影里的扑朔迷离固然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 , 但这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 观众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 , 而失去了对人物命运与应对的关注 。
希区柯克这一原则显然是正确的 。 在克里斯蒂的探案中 , 人们记忆深刻的是小说里设置出的层层迷障 , 但很难有人对小说里的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
希区柯克宁愿牺牲情节的合理性 , 也要把它的人物明晰的走向与路径表达出来 。 在《年轻姑娘》里 , 按常规需要表现的是警方如何调查女明星身边的相关人员 , 包括与她直接有着感情纠葛的丈夫 , 但外在的侦破的力量 , 从来没有对死者的这一派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考量 , 反而对女明星的尸体发现者 , 施加了更多的侦破的眼光 。
快讯|希区柯克《年轻姑娘》:开启无辜路人卷入一起凶杀案的俗套模板
本文插图

电影里的警察显然是因为希区柯克电影镜头本身缺乏对他们的感兴趣的主导力量的介入 , 而失去了任何的正常推理的思维方式加盟 。 也可能警察也没放弃对女明星身边人际关系的追查 , 但这无法解释 , 与女明星过从甚密的丈夫能够安然无恙于这种侦察之外 , 而不得不通过男主角的弯弯绕绕的刨根问底而最终逼迫他交待出真相 。
在影片最后 , 女明星的丈夫 , 在饭店舞厅里担任乐队成员 , 完全是因为心理恐怖 , 才暴露出自己的真正身份 。 这种逻辑推理的能力乏力之下由凶手自己撞上南墙 , 让电影的推理线索已经荡然无存 , 完全是由导演的想当然的编造情节的需要 , 硬性地推出了他所需要的结局 。 情节的松松垮垮的无序性质昭然若揭希区柯克电影里的情节推演的乏力 , 以及他的情节难以自圆其说的通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