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关:一目三千年的交通活化石( 三 )


今天 , 古驿道早已失去交通功能 , 但其他“四道”还在川流不息 , 车船繁忙 , 时而船舟横渡 , 时而汽车疾驰 , 时而火车轰鸣……河面白鹤掠过 , 天上雀鸟欢叫 , 形胜之地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走廊 。
摩崖石刻铭记“南诏归唐”
盐津县志介绍 , 石门关在民国以前曾有两扇1.2尺厚的木门 , 沉重硬实 , 大门吱嘎一关 , 把中原和边疆隔绝在两边 。
唐朝时 , 南诏叛唐后 , 石门关一关就是40多年 。 到袁滋受命赴南诏册封异牟寻(南诏国王第六代王) , 才重新打开了石门关 。 石门关西侧崖壁上 , 至今保留着《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 铭记了“南诏王归唐”的峥嵘往事 。 这件碑刻 , 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 全文120余字 , 除“袁滋题”3字为篆书 , 其余均为楷书 , 8行 , 从左至右 , 字迹仍基本完好 。 袁滋摩崖石刻旁边 , 还修建了一座斗拱小碑亭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原文是:“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十日 , 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 , 判官刘幽岩 , 小使吐突承璀 , 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 , 副使成都少尹庞颀 , 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 , 同奉恩命 , 赴云南 , 册蒙异牟寻为南诏 。 其时节度使尚书右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 , 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 , 统行营兵马 , 开路置驿 , 故刊石纪之 。 ”
根据《旧唐书·南蛮传》和陈一得主编的《盐津县志》 , 我们还原一下这个故事:
大唐时南诏叛唐 , 42年后 , 即唐贞元九年(793) , 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请求归唐 。 朝廷为了安抚南疆 , 也考虑到“锁钥南滇”的地理因素 , 派御史袁滋持节赴滇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 。 袁滋由戎州(今宜宾)入滇 , 受到空前隆重的接待 。 经石门关时 , 他有感而发刻石记事 。 袁滋摩崖碑刻所载唐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 , 有“维国家之统 , 定疆域之界 , 鉴民族之睦 , 补唐书之缺”的重大历史作用 。
(图片均为作者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9日 12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