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在线|鲍里索夫彗星其行星形成“仍是未解之谜”( 二 )
文章图片
这一趋势实际上并非后原子时代所独有:我们对灭绝的日益关注有其历史 。 我们愈发担心自己未来其实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 我在博士阶段研究了这个事件的起因 。 之前还没有人做类似研究 , 但我觉得当下 , 这一事件十分重要 。
我想知道目前的项目 , 比如人类未来研究所 , 是如何成为一个正在进行的“启蒙”项目的分支和延续的 , 这个项目是我们两个多世纪前第一次为自己设立的 。 回顾我们关心未来的初心 , 有助于坚定我们为什么当下还要继续关心未来的信念 。
文章图片
200年前的大灭绝
1816年 , 情况同样严峻 。 前一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时向平流层抛入了大量物质 , 这些物质组成了一个100兆吨的硫酸盐气雾层 , 环绕着地球 。 这是自全新世文明出现以来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 。
文章图片
图为坦博拉火山
坦博拉的辐射几乎遮住了太阳 , 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歉收、大规模饥荒、霍乱爆发和地缘政治不稳定 。 同时 , 它也引发了第一批关于人类灭绝的流行小说 , 来自包括拜伦·尼尔森、玛丽·雪莱和珀西·雪莱在内的一批作家 。 这群作家在瑞士度假时 , 塔姆博拉的气候变化引起的巨大雷暴把他们困在了别墅里 。 正是在这里 , 他们对人类长期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
显然 , 拜伦受到了这些对话和1816年地狱般天气的启发 , 立即着手创作一首题为《黑暗》的诗 。 诗中描述了如果太阳毁灭会发生什么:
我曾有个似梦非梦的梦境 ,
明亮的太阳熄灭 ,
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
无光 , 无路 , 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 ,
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这首诗详细描述了之后生物圈灭绝的情况 , 引起了轰动 。 将近150年后 , 在冷战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 , 《原子科学家公报》再次以拜伦的诗呼吁核冬天的严重性 。
两年后 , 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可能是第一本关于合成生物学的书)提到 , 这个实验室出生的怪物有可能以竞争物种的身份超越并消灭智人 。 到1826年 , 玛丽出版了《最后一个人》 , 这是第一部描述大流行性病原体导致人类灭绝的长篇小说 。 除了这些应运而生的小说 , 其他作家和思想家也已经讨论过这种威胁 。 1811年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在他的私人笔记本上异想天开 , 写道:“我们的星球被一颗近距离的彗星烧焦 , 城中空无一人 , 河道中枯竭干涸 , 彗星滚动后留下5英里深的沟壑 。 ”1798年 , 玛丽·雪莱的父亲 , 政治思想家威廉·戈德温(WilliamGodwin)发问:我们的物种是否会“永远延续下去”?
文章图片
就在几年前 , 伊曼纽尔·康德曾悲观地宣称“只有在人类广阔的墓地”才能实现全球和平 。 不久之后 , 他转而担心人类的后代变得更加聪明 , 置我们不顾 。
早在1754年 , 哲学家大卫休谟就宣称“人类将与所有动植物平等地参与”灭绝 。 戈德温指出 , “一些最深刻的探索者”开始关注“我们物种的灭绝” 。
1816年 , 在坦博拉的夜幕下 , 一篇报纸文章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日益增长的低语 。 它列出了许多灭绝威胁 , 从全球制冷到不断上升的海洋 , 再到行星大火 , 它凸显了科学界对人类灭绝的新关注 。 文章轻描淡写地指出 , “发生这种灾难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 不无懊恼 , 它以这样一句话结尾:“所以 , 这个世界末日的推断有理有据!”
推荐阅读
- 一味宠爱|上海:打造“四全”在线教育的“上海模式”
- 天文在线|而我们终于有了绘制它的数据,火星确有一个磁场
- 天文在线|一个对于快速无线电脉冲的大胆解释
- 天文在线|SpaceX展示并宣称他们的巨型星舰将在几个月内发射
- 产业气象站|华为新款移动路由双网双通在线,告别断网烦恼,手机一碰就能上网
- 天文在线|我能制造一个仪器来测量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吗?
- 天文在线|银河系黑洞的强烈闪光照亮了远在我们星系之外的气体星云
- 天文在线|那为什么又会受重力的影响?,如果光没有质量
- 天文在线|蓝月亮真的是蓝色的吗?它下一次将何时到来?
- 恒星|美国天文台发现两个黑洞碰撞,诞生了宇宙最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