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回国创业那些事( 五 )
理想支撑公司的愿景 , 但过程不能理想化
杨临风:对 , 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 2013年底 , 我们开始创业时 , 见的大部分投资机构都会提到两个问题:
1 , 自主学习和传统教育的差别很大 , 在当时线上教育还不常见的背景下 , 你们还要直接从线下跳到线上 , 靠谱么?
2 , 这个事情往后走怎么实现商业化?
其实回看2013、2014年 , 那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不清晰 , 大家对于移动互联网如何变现都在摸索中 , 主要停留在广告和流量层面 。
所以 , 那个时候 , 能够遇到对项目认可的投资人是非常难得的 。 我和丰叔聊完后 , 他对这个事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 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 后来第二轮投资的时候 , 当时还在 IDG 的丰叔就力挺我们 , 投了进来 。
做人机交互学习产品有一个问题 , 在于前期的固定研发成本投入很大 。 它不像一个老师去做直播 , 只要老师到位 , 第二天直播就可以开起来 。 我们最初团队小 , 仅做初中数学的课就花了三年 。 K12教育非常讲究系统性 , 你至少要把初中课本上所有内容和知识点都做完才能推出 。 因此头两年我们团队的压力非常大 。 因为内容不全 , 没法做大规模推广 , 用户量很少 。 那两年 , 丰叔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
当然 , 这也是受当时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整体处于摸索期的影响 。 相比在商业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闷头做 , 在一开始如果能想得更长远 , 对于产品和市场一定是更有益的 。
李丰:这就是从理想化到理想的转变过程 。
杨临风:本质上来讲 , 教育是个偏消费的事情 , 但我们创始团队的基因偏产品研发和课程教研 , 我们更多想的是怎么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 , 收获学习效果 。 我们以前没有卖过东西 , 所以早年还是走了非常非常多弯路 , 现在也一直处于绕回来的路上 。
之前丰叔在我们内部会上分享过一个观点 , 理想和理想化是两件事 。 有理想是很珍贵的 , 理想支撑公司的愿景 , 帮助你不会走偏 , 但是过程一定不能理想化 , 甚至过程中你需要现实点 。 有理想帮你掌舵 , 你反而可以大胆尝试一些更加商业化、接地气的方法 。
李丰:对 , 这就涉及到创业的另一个问题 , 我们比较喜欢投一些初衷正确的事情 。 初衷正确是起点 , 然后他的两条腿 , 一条是从社会价值往商业价值走 , 另一条是从理想化向理想走 。 相反 , 如果一个人的初衷百分之百聚焦于增长和商业价值 , 最后他做回到社会价值也是有先例的 , 但会更困难 。
互动交流
本文插图
做一个好的产品和实现商业化应该是同步思考的
提问:大家好 , 我目前在做一家教育类 MCN , 最近连续做了30场直播 , 内容是关于高考志愿填报 , 平均每场在线人数都超过十万 。 我们想做的是教育普惠相关的事情 , 最底层的逻辑是信息的流动和人的连接 。 想请问下杨临风 , 像我们现在的模式是非常轻的 , 产出的课程也不成体系 。 您有什么建议?我们除了做流量 , 做信息分享外 , 还可以有哪些更系统、更长久的方式吗?
杨临风:我第一反应是你如果做高考相关的内容 , 流量就那一波 , 这波需求结束后 , 很可能流量就离开了 , 你怎么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闭环?做一个好的产品和实现商业化应该是同步思考的 , 所以 , 我觉得你现在可能首先要想明白 , 你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 , 是做一个信息分享的社区 , 还是做流量持续给别人引流 , 还是你想做自己的课程 。 这三个不同的方向和选择对你的团队要求和相应的建议是完全不同的 。
张都:我觉得商业化不是问题 , 做教育的流量矩阵机会还是蛮大的 , 整体来看 , 现在的教育产品形态都是往轻课等更碎的方向在走 。 教育行业流量价值很大 , 后面变现模式也非常多 。
推荐阅读
- 青年|腾讯前员工哀叹:创业挣了钱,上百号人来借钱,这就是人情社会
- 优品投顾复盘:指数共振向上 沪指创业板趋均衡
- 人社部: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新、离岗创业
- 回国机票层层加价:经济舱最高炒至18万 已成立专案组
- 优品投顾复盘:热点创业板是关键市场一如既往
- 创业板退潮,下周再战
- 市井雄心:一位90后创业者看北上广深杭
- 优品投顾复盘:指数和情绪回落 机会还看创业板
- 优品投顾复盘:资金主攻创业板 主板失血弱势调整
- 这几天热门资金都是创业板捧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