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田改变“看天吃饭”(秋粮探行·追踪高质量)
新技术抗灾显身手
秧肥一起下地 , 抢出补种时间 , 全程精细管理 , 预计亩均增产20%
雨过天晴 , 安徽宣城宣州区红旗圩的田里又热闹起来:插秧机并肩前行 , 泥水飞溅 , 看着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栽进地里 , 余文和露出久违的笑容 。
前些日子 , 雨一场接一场下 , 一些水田内涝 , “五六百亩稻田进水 , 这可怎么办?”余文和的心一下子揪起来 。
“先育秧!”宣州区种植业局工作人员杨德三上门指导 , “秧好一半谷 , 种子、化肥联系好了 , 咱提早动手 , 把苗养得壮实了 , 雨一停立马补种 。”
“插秧、施肥 , 补种来得及吗?”当地推广的侧深施肥技术让余文和彻底安心了 。“秧、肥一起下地 , 工序二合一 , 一亩地只需要十几分钟 , 抢出了时间 。”余文和啧啧称赞 , “插秧机上装‘大脑’ , 化肥能准确地埋在秧苗侧面4—5厘米处 , 根系容易吸收 , 化肥利用率更高 。”
“我现在种的是‘科技田’!”余文和感慨 , 选的是高产抗灾品种 , 从种到收都靠机器 , 告别了“看天吃饭” , 产量有保障 。
“手机也成了新农具 , 坐在家里就能把地管好 。”余文和打开手机软件 , “插秧面积”“作业轨迹”“所用肥料”一目了然 。“农机上装了定位功能 , 我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插多少秧 , 施多少肥 , 数据准确 , 还能回放 。”
算算今年的账 , 余文和有信心:“水稻已经基本补种好了 。新技术不仅减少化肥使用量10% , 还能增产20% , 离秋粮收获就剩个把月 , 接下来咱就一心一意把田管好 。”目前宣州区水稻补种面积已达3.72万亩 。
当前 , 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关键阶段 , 南方晚稻抢种补种 , 华北玉米长势正旺 , 东北水稻、小麦拔节起身 。农机农艺一体化、绿色防控、智慧农业、无人机飞防……农业科技为秋粮保驾护航 , 收成从“看天”到“靠技” , 稳住“粮袋子”的手段多、底气足 。
“种地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喽!”走进山东夏津县郑保屯镇生态农业示范田 , 种粮大户黄勤勇介绍 , “这玉米叶肥厚宽大 , 在专家指导下 , 精准算好温度 , 晚种5天 , 植株比普通品种高出20厘米 。”
“种地要‘换脑筋’ 。”黄勤勇说 , 施用新型有机肥 , 无人机飞防 , 玉米生长速度快 , 根系丰盈发达 , 玉米棒穗多 , 今年300多亩玉米预计亩产增加100斤以上 。
“育种水平提升 ,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 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 为稳定粮食产能增加砝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介绍 。目前 , 我国良种覆盖率已达96% , 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43%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
绿色技术提质量
给土地“体检” , 照方抓药 , 从种子到谷子全程标准化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绿色的路子走对了 , 秧还在地里 , 谷子就被预定完了 。”黑龙江绥化市杨树村稻香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会利说 , “今年合作社种了1000多亩有机水稻 , 每斤能比普通水稻多卖2元多 , 一年挣上200多万元没跑儿 。”
推荐阅读
- 薄云|华工科技精密事业群与薄云咨询共同召开变革项目启动会
- 科技|TCL 科技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 以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 8.5 代线
- 古都正|中国千年古都正在崛起“硬科技”
- 小米科技|外媒曝光:小米新奇想专利让超广角拍摄不失真
- 职场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科技界又多了一位女掌门
- 行业互联网|大华股份与大连量天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金融科技新成果集中“上新”服贸会,150家金融机构携手亮相
- IT新经济|长电科技刚扭亏为盈,却遭遇诉讼,散户是去还是留?
- 科技创新|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9月启幕
- 服贸会|金融科技新成果集中“上新”服贸会,150家金融机构携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