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为什么下一个十年的大战场在数据中心?|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为什么下一个十年的大战场在数据中心?|甲子光年
本文插图

错过了一次机遇 , 就可能跟一个时代失之交臂 。
作者 | 刘景丰
指导 | 火柴Q
孟月对此文亦有贡献
今天的数据中心(IDC) , 正如十年前的云计算 。
2010年 , 云计算初兴 , 李彦宏将其视为“新瓶装旧酒” , 马化腾则认为其为时过早 , 只有马云视其为生死 。
十年后 , 互联网红利渐退 , 云计算进入发展机遇期 , 阿里云以46.4%的市场份额占国内云计算市场榜首;腾讯云以18%排名第二;而百度云则业务被并 , 淡出排名 。
今天 , 历史又重新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随着5G商用、企业上云使数据成倍增加 , 云计算市场仍将快速增长 , 进而带动更底层的数据中心的新机会 。
可以 预见 , 数据中心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科技巨头争夺的新重点 。
在新基建的政策加持下 , 科技巨头已不满足于“隔岸观火” , 从过去以租赁数据中心为主到开始在这一领域亲身试水 , 不仅自建数据中心 , 更染指设备的自研 , 且投入金额巨大:腾讯5年投5000亿、阿里3年投2000亿、百度10年内将服务器规模扩展到500万台……
本来轻资产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手笔 , 扎入数据中心这个重赛道 。
这是谁的危险?谁的机会?
1.IDC战争再起 , BAT从“用户”变“玩家” 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造就的奇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 , 数据中心在答案中必须有一席之地 。
不过 , 以往互联网巨头并不会自己染指数据中心的生意 , 过去十多年里 , 他们只是安分地充当着数据中心的忠实客户 。
这一领域真正的大玩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为主业的电信运营商 。 自1994年中国首次加入互联网后 , 数据中心便诞生了 。 由于自身通信业务的需要 ,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陆续建设了大量数据中心 , 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玩家 。
另一股力量则是第三方IDC运营商 。
国内第一座商业化数据中心是世纪互联于1999年12月在北京酒仙桥附近建成的 , 随后新浪、网易等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入驻其中 。
两年后互联网泡沫破裂 , 数据中心进入一段蛰伏期 。
直到2010年左右 , 3G和之后的4G网络商用 , 国内数据中心再次迎来一波建设潮 。
2012年以后 , 云计算市场的爆发 , 让作为其基础的数据中心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 。
数据显示 , 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6亿发展到2019年已超过1334亿元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02.2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1586.2亿元 。
甲子光年|为什么下一个十年的大战场在数据中心?|甲子光年
本文插图
十年高速发展后 ,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并没有衰落的迹象 , 反而在今年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 , 又进入一波建设潮 。
而且这一次 , 一个明显的大变化是:发展起云计算业务的互联网巨头自己下场了:
今年4月20日 , 阿里云率先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 , 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一个月后的5月26日 ,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对外宣布 , 腾讯未来5年将投入5000亿元 , 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 , 其中在数据中心方面 , 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而百度也在6月19日宣布 , 未来10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 , 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
再加上快手也宣布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资百亿建数据中心 , 一场科技巨头间的新竞赛就此拉开 。
除了巨额投入支持新基建 , 一系列数据中心项目也开始一个接一个亮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