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韶关武阳司村——跨越八十年 书舍又开讲


资本论|韶关武阳司村——跨越八十年 书舍又开讲
文章图片

亚南书舍外景 。
本报采访人员 贺林平摄
资本论|韶关武阳司村——跨越八十年 书舍又开讲
文章图片

何昆亮在进行志愿讲解 。
本报采访人员 贺林平摄
核心阅读
广东韶关坪石镇武阳司村 , 抗战期间曾是中山大学法学院所在地 , 《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王亚南曾在此开课 。
近年来 , 通过不断寻访发掘 , 这段办学历史逐渐为人所知 。 当地建成研学基地 , 赓续红色基因 , 同时也拉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
坐落于山水之间的村子 , 像一条蜿蜒的带子;依山一溜屋 , 傍水一排房 , 空出的街路挤挤挨挨……谁能想到 , 这个名为武阳司的粤北偏远小村 , 曾聚集过一批名校大师 , 传道授业、传播真理 。
时间回溯到80多年前 。 抗日战争时期 , 广州30多所大、中学校在战火中迁徙 , 于1940年前后辗转到达南岭南麓、粤湘之交的广东省韶关市 , 分散多处坚持办学 。 其中 , 乐昌市坪石镇的武阳司村 , 曾是中山大学法学院所在地 , 《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王亚南曾在此开课 。
抗日战争胜利后 , 师生陆续撤走 。 今年6月底 , 随着一座雕像在村子中间立起、一座历史陈列馆落成 , 一批批学习者慕名而来 , 重新走近那段岁月 。
乡村课堂
抗日战争时期 , 在武阳司村 , 王亚南将《资本论》引入课堂 , 并结合中国实际展开分析
村里这座雕像的主人公便是王亚南 , 他是《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两位翻译者之一 。 当年在武阳司村 , 他任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 , 讲授《资本论》 。
雕像后面 , 陈列馆里 , 一件件文物和照片 , 讲述着王亚南、李达、梅龚彬等一批“坪石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
如今 , 王亚南在武阳司村授课时居住的旧屋已经修缮一新 , 挂上了“亚南书舍”的牌子;对面 , 武江边的空地平整出来 , 即将建成纪念广场 。
1938年 , 王亚南与郭大力花10年时间合作翻译的《资本论》1—3卷完成 , 成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新中国成立后 , 王亚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长达19年 , 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 。
这段在小山村里传播真理的岁月 , 直到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天忠带领校史研究分队来到武阳司 , 才渐渐理清了脉络 。 随后 ,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学者们接续不断地寻访发掘 。
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说 , 在武阳司村 , 王亚南将《资本论》引入课堂 , 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 并结合中国实际展开分析 , 深得学生欢迎 。 当时连设在湖南省南部的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的学生也来听讲 。
在坪石镇的4年多 , 王亚南还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 对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进行研究 , 并于1946年整理出版了《中国经济原论》 。 王亚南给自己的住所取名“野马轩”——“想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破当时旧秩序的束缚” 。
研学基地
进一步整理、保护、活化华南教育在粤北于烽火中坚守办学的历史 , 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深远
今年7月1日 , 韶关市政府在坪石镇举办了华南研学“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 韶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张紫婷作为志愿者来到现场 。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 风骨铮铮的良师带着学子们 , 沿着群山中蜿蜒曲折的古道 , 翻山越岭来到此地……”当天在开幕展览现场 , 张紫婷耳边回荡着这样的话语 , 受到极大的触动 。 随后 , 张紫婷主动报名担任历史陈列馆的讲解员 , 利用暑期实践参加第一期培训 , 她想尽可能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深度参与发掘了这段历史深处的红色记忆 。 他认为 , 进一步整理、保护、活化华南教育在粤北于烽火中坚守办学的历史 , 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深远 , “要让青年一代记住‘野马轩’” 。
如今 , 广东已将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列入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韶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 深入挖掘文献信息 , 抢救、修缮历史建筑 , 收集整理了大批史料 。
张紫婷所在的韶关学院 , 正是研学基地共建合作单位 。 学院组建工作专班 , 设立了《资本论》与王亚南文库建设项目 。
【资本论|韶关武阳司村——跨越八十年 书舍又开讲】小小的武阳司 , 如今迎来大批学习者前来“打卡” 。 为了让大家学深学透 , 已年逾古稀的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成员何昆亮往返于乐昌市区与武阳司之间 , 车程颠簸近两个小时 , 但他乐此不疲 。
何昆亮2009年从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 , 讲起当年的红色故事如数家珍 。 “小时候就听爷爷零星讲过那段迁地办学的往事 , 我想让更多党员干部 , 特别是青年党员了解粤北这段光荣的历史 , 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何昆亮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