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陈粟意见分歧,致淮阴失守,主席令:成立华野,粟裕负责战役
作者:莫孤烟
抗战结束后 , 在八路军、新四军占据的各大根据地中 , 地处鱼米之乡、依托运河黄金水道的华中解放区无疑是最为富庶的一个 。该区有2500万人口 , 与南京上海一江之隔 。当蒋氏决心发动全面内战的那一刻 , 他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作芒刺在背 。
至1946年下旬 , 蒋军在华中、鲁南地区已经集结了58个旅约43万人 , 以淮北为重点 , 以两淮为目标 , 分西、南两路向苏中、淮南、淮北和鲁南解放区大举进攻 。
【Array|陈粟意见分歧,致淮阴失守,主席令:成立华野,粟裕负责战役】面对严重的敌情 , 华东解放区军政首长面临两难的选择:要集中兵力 , 就必须放弃几个解放区;不集中兵力 , 就打不成歼灭战 。具体来说 ,
究竟是以苏中为主还是以淮北为主?是以保地盘为目的还是以歼灭敌人为目的?是集中兵力作战还是分头各自解决当面之地?
此时解放战争才刚刚开始 , 对于大兵团作战经验匮乏的我军来说 , 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不容易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野官兵在训练中
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始终认为 , 淮南的得失关乎全局 , 必须最大限度集中兵力 。于是他以华东局名义致电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 , 要求华野主力西进淮南 。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对此坚决反对 。
粟裕认为 , 华中主力到淮南地区外线作战 , 既无群众基础 , 又无物质基础 , 去了未必能打胜仗 。而华中主力一旦调走 , 必然导致苏中解放区的失陷 。苏中如果丢了 , 淮南淮北也保不住 。
陈毅之所以坚持华中野战军西进 , 主要是认为淮南在全局上比苏中重要 。而粟裕则坚持苏中不可丢 , 他甚至建议将淮南主力调到华中来 , 先打开苏中的局面 , 然后再改善淮南的形势 。
从职务上讲 , 身为华东局副书记的陈毅可以统一指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 , 但华中部队有其独立性 , 陈毅只能统筹协调 , 遇事商量着办 , 没法下死命令 。
陈毅说服不了粟裕 , 只好报请主席裁决 。
8月6日 , 主席致电陈毅:“同意粟裕意见在苏中打一仗 , 然后主力西调有利 , 因粟部西调过早 , 一则苏中人心不顺 , 二则敌军亦将西调 , 如西面打不好 , 怨言必多 。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 , 然后西调 , 各方则无话说 。”
在解放战争初期 , 局面纷繁复杂 , 就连一向料事如神的主席一时也看不清规律 , 拿不定主意 。他既不反对粟裕内线作战的主张 , 也不放弃陈毅出击淮南的计划 , 也没有在陈毅和粟裕之间明确表态 , 做出了这样一个几乎“和稀泥”的决策 , 这在他一生中是极为罕见的 。
主席不作最后决断 , 陈毅和粟裕之间的争论一时难有结果 。也就是说 , 他们需要各自对付当面之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毅和粟裕
陈毅集中山野主力18个团4万人秘密南下淮北 。首战朝阳集 , 一举歼灭整编69师92旅全部、60旅一部共5000余人 , 旗开得胜;二战泗县 , 由于敌情不明、协同不力 , 加上遇到了漂泊大雨 , 一仗牺牲了2000余人也未能得手 , 部队士气严重受挫 。
和出师不利的山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粟裕集中华中野战军23个团发起苏中战役 , 先后在如皋、海安、李堡、丁堰、黄桥邵伯地区连续七战七捷 , 共歼敌6个旅5万余人 。
粟裕的“七战七捷”被主席当作“光辉的歼灭战”范例而高度评价 , 并指示华野继续留在苏中作战 , “养精蓄锐 , 以备再战” 。
在淮北和苏中两个战场 , 前者外线作战 , 陷入困局;后者内线作战 , 连战连捷 。这一鲜明对比坚定了主席的想法:粟裕留在苏中打开局面 , 暂不西调 。至此 , 关于外线作战还是内线作战 , 集中兵力还是分兵作战的争论告一段落 。
推荐阅读
- Array|三位指导员的“隔空对谈”
- Array|莫把训练安全抓偏了
- Array|“蓝军机长”是个兵,给部队大学生士兵培养留下这样的启示
- Array|最后8小时,他始终怒视着眼前敌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 Array|官兵好评如潮!这个旅依托微信公众号搞教育受欢迎
- Array|@广大考生,文职人员考试前的这些细节不可忽略
- Array|数千名官兵奔赴救灾一线,其中令人感动的还有这些身影
- Array|“炼心”与“塑形”之路
- Array|中俄竟能决定谁当美国总统?看看特朗普与拜登撒谎大比拼
- Array|什么是共产党员?在这个旅,官兵们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