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心理大学堂|《三十而已》钟晓芹:“不是没成家,你是没成年” | 从自我同一到亲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三十而已》钟晓芹:“不是没成家 , 你是没成年” | 从自我同一到亲密
作者 | Margaret
关于热播剧《三十而已》的讨论有很多 , 剧中的人物特点都很鲜明 , “精致穷”的王漫妮 , 近乎完美的“全职太太”顾佳 , “山渣”许幻山 , 爱鱼的“孤岛”陈屿 , “海王”梁正贤……今天我们讨论一下钟晓芹——事业没有顾佳那么波澜起伏 , 爱情也没有王漫妮那么大起大落 , 她做的最有勇气的事是三十岁离婚 。 对爱情有浪漫期许的她 , 不知道是该选择小鲜肉“富二代”钟晓阳还是默默对她好的前夫陈屿 。
剧中人物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 “顾佳”顾家 , “王漫妮”want money , 而钟晓芹则看重“情” 。 性格温柔随和的钟晓芹 , 有爱她宠她的爸妈 , 有感情深厚的闺蜜 , 有关系和谐的领导和同事 , 唯独感情路不顺 。 唯一的恋爱经历是相亲认识的陈屿 , 恋爱一年后结婚 , 因为“性格不合”结束了三年的婚姻 。 然而 , 真的是性格不合吗?
本文插图
通过分析钟晓芹的人格特质 , 我们会发现:钟晓芹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 其实和她在成年前的人格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妥善有关 , 她没有建立好 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 。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
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渐成说(psychosocial theory) , 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 并且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个危机 , 这个危机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 如果我们能够采用积极的方式顺利解决危机 , 自我力量得以增强 , 人格就能健全发展 , 我们的人生就可以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行 , 适应环境 , 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 但如果前一阶段的危机未能解决 , 就会影响下一阶段危机的解决 。
本文插图
处于12-20岁的儿童青少年需要将独立的自我意识、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感、社会认同感等信息整合成清晰的自我认识 , 也就是逐渐探索并建立自我同一性[1] 。 这一阶段要解决如下问题: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我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
《三十而已》里的钟晓芹 , 对自己工作者和持家者的社会角色的规划是不清晰的 , 所以钟晓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的时候 , 她不知道要不要孩子 , 就问闺蜜顾佳 。 顾佳指出了钟晓芹的问题 , 钟晓芹容易把别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 , 而她需要自己决定要不要孩子 , 对自己和孩子负责 。 丈夫陈屿(后来成了前夫)希望五年内不要孩子 , 而钟晓芹并没有自己的未来规划 , 所以意外怀孕事件会引发钟晓芹和陈屿婚姻关系的重大冲突 。
本文插图
陈屿曾指出钟晓芹没“成年”、没“成家” , 这让钟晓芹很生气 。 “冷言冷屿”确实让人很不痛快 , 但如果从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来分析确实如此 。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标志着成年期的开始 。 如果这一阶段不能获得同一性 , 就会角色混乱 , 即不确定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 无法选择适应社会的角色 。 并且会减小下一阶段危机顺利解决的可能性 。
本文插图
下一阶段属于成年早期(20-25岁) , 我们需要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 埃里克森认为 ,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 可能面临自我牺牲 , 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会退缩;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才会勇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没有建立同一性的人 , 可能会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 产生孤独感 , 也可能形成混乱的关系[2] 。 正如剧中王漫妮对张志说的 , “两个不同路的人成了家 , 会比一个人更寂寞 。 ”而想知道两个人是不是同路 , 要先认清自己要走什么路 。
推荐阅读
- 第一心理|如果你发现自己失去了倾诉欲,说明你真正成熟了
- 康帝心理说感情|关系好不好,不是用秒回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到底有没有去回
- 豆豆很爱我|心理学:哪碗麻辣烫看起来最有食欲?测你爱错人的几率有多高!
- 康帝心理说感情|婆媳关系:婆婆为什么要让儿媳走自己的路呢?
- 康帝心理说感情|“为什么你送了女朋友10几份礼物,一份也送不到心上?”
- 朋友|心理学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没有朋友,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
- 心理健康|午睡醒后经常手麻,除了不良睡姿,隐藏的六种问题不可轻视!
- 心理健康|午睡过后反而更困了?原来午睡也有禁忌,可能有类人并不适合午睡
- 心理健康|情窦初开,刻骨铭心,敢于表达爱的星座,天长地久,相守一生
- 康帝心理说感情|人生中,遇见谁爱上谁,是天意也是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