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中国乳业的真相到底如何?( 二 )


审评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 , 每个分委员会30人左右 , 总共350人 。 在标准提交讨论时 , 并不是在分委员会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 而是全体讨论 , 以保证标准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获得认可 。
可以想象 , 在人数如此众多 , 流程如此严格的评审中 , 伊利、蒙牛即使真想绑架政府标准 , 也不存在这样的机会 。
其实关于“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的说法 , 十年前就有过相关谣言 。 对此 , 2011年人民日报的《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 , 专家起草》一文 , 已经就此辟过谣 , 并详细阐述了标准出台的流程 。 有兴趣的朋友 , 也可以搜索看到 。
2
中国生鲜乳标准世界最低?
下图是中国国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鲜乳主要指标对比 。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看到 , 在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三大指标方面 , 中国标准比美国、日本要严格得多 , 只是比欧盟标准低一些 。 但中国的标准是每车奶都必须达标 , 否则就要倒掉 , 而欧盟的标准是计算两个月的几何平均数 , 一次不合格通知企业、两次警告、三次以上才会拒收 。
乳品国标只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底线” , 现实中 , 国内大多数乳品生产企业的标准都远远严于或高于国家标准 。 以伊利集团为例 , 在产品和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方面 , 伊利一直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世界一流、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 , 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 , 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 。 比如在生鲜乳标准方面 , 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 , 同时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确规定 , 明显高于国家统一标准要求 。
在检测过程中 , 伊利还设立了质量管控“三条线” , 即在国标线的基础上 , 伊利提升了50%的标准 , 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 , 又提升了20%的标准 , 制定了内控线 。 企标线严于国标线 , 内控线严于企标线 ,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 。
其实在充分竞争的乳业市场中 , 对伊利这样的大企业而言 , 追求更好的品质 , 提高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 , 显然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 。 事实上 , 从2010年之后到现在 , 通过“七个100%”、“三个全面升级”伊利的生鲜乳品质已实现了连续10年的提高 。
所谓“七个100%”是指:100%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100%应用TMR全混合营养日粮技术;100%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的使用;100%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100%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100%机械化挤奶;100%提供嵌入式服务 。 “三个全面提升”是指:伊利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拉动 , 全面推进牛群品质、饲草料质量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 。
通过表上数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 伊利生鲜乳的指标2010年就比国标好得多 , 现在是越来越好 。
其实除了伊利 , 中国生鲜乳的质量 , 如今整体质量标准也都远超国标 。 2018年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 , 2018年我国生鲜乳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 , 乳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84g/100g , 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 , 均远高于国家标准 。 农业部数据也显示 , 截至2018年年底 , 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219890批次 , 合格率99.9% , 黄曲霉素M1、铅、铬、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等监测指标样品抽检合格率为100% 。
3
中国乳产品值得信赖吗?
在生鲜乳方面 ,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像伊利这样的中国乳企产品质量 , 已经远超国标 , 也超过了欧盟的标准 。 但生鲜乳通常只是乳产品的原料 , 具体到实际产品中 , 特别是国人极为关注的婴幼儿奶粉、以及日常饮用的灭菌乳产品上 , 中国的产品值得信赖吗?
在婴幼儿奶粉方面 , 2016年 , 我国正式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 , 每一款婴配粉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严格注册 , 中国的奶粉市场准入门槛被称为全球最高之一 。 奶粉企业不仅需要批批自检 , 在市场流通时 , 还需要接受国家监管部门的月月抽检 , 一旦抽检不合格会被全国通报 , 产品下架召回 , 一年内两次不合格可能被直接吊销配方注册证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