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永寿宫的汉妃秘闻( 三 )


不过 , 在不久之后的一则上谕中 , 乾隆也承认曾经有苏州织造海保给他进献过一些女子 , 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还有一些女戏子 , 艺术水平实在平常 , 他也没有接受 , 并说“此人所共知者” 。
杨原感到非常有意思的是 , 他在很多史料中都能看到 , 但凡乾隆当众说“人所共知”一类话时 , 往往已经是纸里包不住火了 。但是作为皇上 , 总要“道貌岸然”一下 , 把柄虽然被人抓住了 , 必须有理由开脱一下 , 以证明朕对于此事是多么“人所共知”的无辜 。那么“海保进献女孩”的事情 , 是否真的被乾隆拒绝了?杨原认为“现在并不可考” , 不过“乾隆说自己绝不肯招选民籍汉女入宫 , 这是绝不可信的” 。从很多宫廷档案的记载来看 , “不仅是乾隆本人 , 甚至在他祖父康熙的后宫里 , 都不乏汉妃的身影” 。
杨原紧接着放出一幅“崇庆太后八旬万寿庆典图” , 从画面可以看到 , 当年乾隆的母亲崇庆太后、也就是孝圣宪皇后过生日的场景 , “乾隆他们娘儿俩边上各坐着两排两列 , 内侧穿的都是朝服 , 外侧有一列穿的衣服就各种各样了 。其中有两个穿的是凤冠霞帔 , 这是典型的中原汉族的服饰 。凤冠霞帔说明她们是嫔以下的后妃 , 而且是民籍汉妃” 。
杨原说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调档案时发现 , “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五十八年 , 汉妃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办理入旗手续 。比如说乾隆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一族是在乾隆四年入旗 , 怡嫔柏氏一族是乾隆七年入旗 , 庆恭皇贵妃陆氏一族是乾隆二十二年入旗 , 芳妃陈氏一族是乾隆四十年入旗……”
入旗代表了什么?首先 , 说明她们原本就是民籍汉人的身份 。第二她们入旗以后 , 家族世代都可以享受八旗的优厚待遇 , 比如说有田地庄稼 , 可以当公务员 , 国家给分住宅官房等等 。最后一点很重要 , 入了旗 , 便不再是民籍 , 汉妃的痕迹就被抹去了 。杨原感叹 , “现在再看《清皇室四谱》《后妃列传》等等 , 乾隆的后妃全都写着某妃某嫔是某旗某佐领下人 。而不再是某地某处的人 , 就是把民籍汉妃的痕迹抹掉了” 。
他进一步指出 , 其实 , 在众多的清宫档案当中 , 可以发现不仅仅只有乾隆帝纳娶过汉妃 , 在很多文献的蛛丝马迹中 , 也都可以看到历朝皇帝对民籍汉妃的态度 。比如乾隆七年的一份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 。皇帝命内务府清查玉牒 , 看看当时宫内包括皇祖太妃及自己后妃等女眷的姓氏家族情况 。经查 , 康熙的襄嫔和静嫔均系民籍汉女 , 襄嫔高氏 , 系直隶正定府民高廷秀之女;静嫔石氏 , 系陕西宁夏民石怀玉之女 。不仅如此 , 在其他档案中 , 还发现他的密妃王氏、穆嫔陈氏也是民籍出身 , 这四位汉妃中以密妃地位最高 , 在康熙生前已经晋升嫔位 。其他三人在当时都是身份比较低的庶妃 , 直到乾隆年才获得嫔位 , 其中穆嫔还是死后追封的 。这四人均为康熙生下了子女 , 其子女也并没有因为她们汉妃的身份而被区别对待 , 其中允禄、允祕都封到了亲王的爵位 , 尤其是庄亲王允禄 , 在雍正时极受重用 , 乾隆初还成为辅政亲王之一 。
当然 , 康熙的汉妃可能还不止这些 。葬在他皇陵中的庶妃共有28人 , 其中有11人被收入《玉牒》当中 , 但大部分只能了解到她们是某贵人、庶妃某氏这样的称号 , 出身信息基本属于空白 , 而还有17人连称号都未曾记载 。她们当中是否还有汉妃 , 现在并不可知 , 但这也是有可能的 。
再比如在乾隆四十年的档案中 , 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织造舒文向乾隆上了一道折子 , 大意是说十一阿哥府中有一姓殷的使唤女子 , 系苏州府常熟县人 , 她的母亲因为想念女儿 , 到京探望 , 知道在阿哥府里 , 就放心了 , 准备回家 。同时还说 , 这名女子只是个使女的身份 , 连个格格的名号都没有 , 现在还不便将他们一家编入内务府包衣籍 , 也不便分配职务待遇 。档案中说殷姓女子系江苏常熟县人 , 因在十一阿哥永瑆府内尚无名号 , 所以她的家人还不便编入八旗 , 也就是说她确系民籍汉女 , 而还不是十一阿哥私纳的 。当时永瑆并没有分府出宫 , 一直住在宫内 , 他是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取汉女的 , 从制度的推论来看 , 这应该就是乾隆赐给他的 。这种皇帝给皇子赐汉女的事 , 可能还是一种传统惯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