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爽|郭爽:在虚构与非虚构之中书写真实( 二 )


郭爽|郭爽:在虚构与非虚构之中书写真实
本文插图

郭爽的写作也关注心灵之真——人物的心灵之真 , 还有写作者的心灵之真 。 心灵世界之为心灵世界 , 是因为既有实然 , 也有应然 。 郭爽笔下的世界色调偏于灰暗 , 有时甚至带有凌厉的寒意 。 《鲍时进》《拱猪》涉及下岗工人的灰色人生 , 其中对丁小莉、鲍时进等人物的塑造和书写 , 甚至会让人想到陈希我或盛可以的一些作品 。 《饲猫》和《月球》同样是凌厉之笔 , 有一种把困厄人生撕开给人看的果断 。 理想或热望 , 抵御失望或反抗绝望的努力 , 在郭爽的文字中也是有的 。 实然和应然的结合 , 使得她的文字有一种既明且暗的效果 。 在《拱猪》中 , 她曾这样写到伍爱国和丁小莉这两个“失败者”见面的场景:“他们两个就像十几年前那样 , 亲亲热热抱住 , 诚诚恳恳相信 , 两个人可以一起抵挡坏事情 , 等待好事情 。 ”接着写到光 , “而光 , 来自太阳永恒燃烧的光 , 像看得见这些又看不见这些一样 , 从窗户透进来 , 慢慢淹没了两个垂着肚腩的身体 。 ”在诸如此类的文字中 , 微光与灰暗同在 , 善与恶交织 , 美与丑相间 , 小说独有的诗性自混沌与浑浊中诞生 , 存在之真也由此显现 。 存在 , 那真实的存在 , 永远是实然和应然的连接 。
《我愿意学习发抖》的定位是非虚构作品 , 却以童话作为全书的结构方式 。 书中的每篇文字都重点写一两个或几个德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经历 , 也由此而引出德国在政治、文化、历史、民族等方面的问题 , 童话则成为进入人物心灵世界的路标 , 成为开启真实的密码 。 采用这种方式 , 既和郭爽在后记中提到的个人心灵寻根的需要有关 , 还因为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 能反映、折射德国人的情感结构 , 正如德国哲学颇能反映、折射德国人的思想结构一样 。 在这部作品中 , 童话成为理解德国和德国人心灵的真实通道 。
03
写作和思想的自由之境
郭爽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 , 却已显示出一种大的潜能和不容忽视的气象 。
郭爽善于书写具有地方色彩的作品 , 《拱猪》《九重葛》中对边地小城生活的书写是出色的 。 她也能够驾驭具有社会广度的题材 , 对很多问题的思索既有广度 , 也有深度 。 《拱猪》一方面写改革时期下岗工人生活的状况 , 另一方面则关注当下的追星族 , 新旧两个世界由此叠加 , 个体在集体认同上的变迁也由此得到思索和呈现 。 《拱猪》《鲍时进》主要写底层人物的心灵之困 , 《月球》则重在关注中产阶层在面对疾病等时的身体困境或精神困境 。 不同阶层的人物及其生活 , 在郭爽的笔下皆有所体现 。 社会生活的广度 , 在她的笔下并不缺乏 。 《拱猪》《鲍时进》《月球》中对鲍时进、丁小莉、刘丽丽这些人物的塑造 , 则说明她有能力写出人物灵魂的深 。
《我愿意学习发抖》所涉及的问题是世界性的 。 中国作家对域外的书写并非没有 , 但始终只是少数 。 在今天 , 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中写作 , 以世界公民或世界主义者的眼光来写作 , 理应成为部分作家的选择 , 毕竟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 在地球成为地球村后 , 莫兰关于“地球—祖国”的设想未尝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 从国族的角度来看 , 这种书写方式和言说方式 , 也可以带来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与文明的互观 。 《汉斯 , 为了叫你欢喜》中 , 既有对德国小镇生活的描绘 , 又有对德国、欧洲历史的思索 , 还有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互观 。 这种互观也会对写作者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在新近的《消失的巨人》等小说中 , 异域的文化、信仰等 , 也影响到郭爽运思的走向 , 让她在更为复杂的境域中建构个人的文学世界 。 虽然其中有些情节或细节或可再议 , 比如如何呈现文化与信仰的差异、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 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