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陈集益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陈集益
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陈集益
花城|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陈集益
本文插图

我开始写作时不是因为热爱写作 , 而是在青春期之后的人生遭遇种种挫折 , 心里有点压抑和苦闷 , 刚开始是通过听崔健、何勇等人的摇滚磁带 , 在他们的音乐里得到一点精神上的安慰 , 后来模仿磁带包装纸上的歌词写一点叫不出名堂的文字 。 尽管我讲的方言与普通话完全不同 , 但是有幸在走向社会之前学习过使用汉字 , 所以在模仿写歌词的基础上 , 我又写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 , 我有几年时间在浙江温州的私营企业打工 。 我记得当时写过一个几十个工友都被烧死在鞋厂的故事 。 因为在温州鞋厂 , 工人都住在车间内部木板搭建的顶棚上 , 晚上老板离开时怕工人偷东西出去 , 就把所有人都锁在里面 。 那种烧死几十个人的火灾 , 我亲眼看到过好多次 。 看过之后我会流泪 。 我那时痛恨那些品质卑劣的老板 。 但是蓬头垢面的工友们 , 也一样不懂得友善和尊重 。 工资一般是按件计酬的 , 有人为了抢活做 , 一是讨好带班的工头 , 二是抢占资源 , 往往发生争吵、斗殴 。 这是厂里没什么活做时的情况;一旦到了年底老板手中的订单多起来 , 那些平日里抢活做的人又会反过来 , 强迫弱者来完成不睡觉也完不成的任务 。 那时候我迷惘极了 , 离开温州之后又去了其他地方谋生 , 有时间就胡乱写下一点什么 。 我不知道这就是写作 。
我立志成为一个作家 , 已经是27岁前后了 。 此时我除了心中充斥着一腔悲怆的情绪 , 对文学艺术几乎没有涉猎过 。 我决定一边到图书馆借阅文学名著读 , 一边进行小说创作方面的训练 。 突然发现 , 要把底层社会的血与泪艺术化地表现出来、使其成为纯正的文学作品 , 道路漫长 , 我不具备文本建构的能力 , 也不习惯文字被规范 , 特别是不懂得该如何化解心中的愤怒和仇恨 。 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宣泄情绪的产物 , 我希望自己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更理智的、平和的态度 , 恨是可以有的 , 但是最好也包含着悲悯与爱 。 可我怎么也爱不起来 。 所以许多年来 , 我总拿我的童年生活和“北漂”故事作为写作的训练和文学事业上的准备 。 尤其是童年记忆中的往事 , 掺杂着很复杂的感情 , 有爱有恨 , 有绝望有希望 , 也有温情 , 因为情感的丰富性 , 所以我写了一篇又一篇 。 而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北漂故事 , 我基本没有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 在这些小说里我尝试了小说创作的多种技法 , 它们多多少少带有某种实验性和荒诞感 。 ——至于当初驱使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打工”题材 , 因为情感取向单一、故事过于悲惨 , 却只零零星星写过几篇 。
记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这样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 ,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 ”相比经历过生死考验、大悲大苦的人 , 我那点在社会底层打工的经历算不上什么苦难 , 但是这不能说我亲历的这段历史就应该被遗忘 。 我从没有忘记我的写作动机:它是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 还有那个被损害与被侮辱的群体联系在一起的 。 我一直想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这个时代和裹挟其中的人 , 但由于我才疏学浅 , 既理不清这历史 , 也无力提出什么问题 , 我能做到的仅仅是忠实于我的记忆、在场的感受、个人的体验 , 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 。 我想只要我始终抱有这样一种使命感 , 我就能做好这一角色 。
作者
简介
【花城|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陈集益】
花城|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 陈集益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