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 ◆ ◆
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自古以来中国人叠石造园或者赏玩清供 , 目的都是要接近自然 , 但实际选择的石头 , 却是极端的不自然 。 我们爱的 , 恰恰是大家常说的“奇石” , 是稀少的、奇怪的 , 是自然中的最不自然的石头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这就是我们选择过的自然——我们不喜欢单纯、直白、不经过文化处理的、纯粹的自然 , 只有带着明显文化意味的石头 , 才能够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 这所谓的文化意味 , 有我们的审美理想 , 有我们的人文追求 , 有我们的哲思妙想 , 如是 , 我们立乎自然 , 却是超乎自然了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是石非石 , 似山非山 , 在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李德裕、皮日休等人的文章诗句中都有提到 , 好石头是非常“不自然”的 。 大家渐渐接受应该有文化感的自然 , 也就是我们创造的自然 , 而不是完全模仿自然的自然 。 理解石头本身的美 , 应该从文化的角度 , 重新评判这些审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宋徽宗的“祥龙石”、“庆云万态奇峰” , 还有米芾所拜之石 , 都非一般意义的普通园林石 , 而是具有严格审美特质的高品位珍品 。 也就是说 , 符合审美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石头 , 在自然界中是极其稀少的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恰如古画中的美石——那是古人理想中的石头 , 都是具有一种沉静的笔墨韵味与扑面而来的宇宙气象 , 同时也塑造了关于传统赏石审美的圭臬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 , 赏石自然也离不开儒、释、道的文化影响 。 孔夫子的“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就一直宣扬“自然人化”或者“人化自然” 。 道家思想体现在赏石文化上 , “见素抱朴 , 返璞归真”就是赏石审美的最高标准和审美境界 , 也就是在真善美的静观中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 。 体现在赏石文化的修为上 , 定要“识自心 , 见自性” , 才能揭示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 才能达到赏石文化的最高境界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近代以来 , 随着旧秩序的瓦解与新秩序的建立 , 原本以文化为支撑的对于自然的认识没有得到很好传承 。 而当今广而推之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是赏石“唯美模式” , 按照有关学者的论述 , 即是把美放在第一位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直观的追求直观审美这种唯美模式 , 文韵反而退居其次 , 也不分山石、水石、宝石、矿物、化石等 , 只要好看就是珍贵的收藏品 , 这虽然是传统赏石的延伸 , 但更属于一种更加泛化的当代赏石概念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当代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石头 , 但多数人已经不能够自觉地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接近自然 。 现代人无法在自然中建立自己的价值 , 就只能寻找表面与浅显的突破口 , 比如石质的“玉化”——价格代表价值 , 或者像什么东西——从最简单的视觉判断开始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像什么东西的石头罕见 , 价值同样不难判断 , 这种纯粹依赖偶然性和直观性的欣赏角度 , 文化意蕴和哲学审视已经不占主导 。 类似的情形也蔓延到属于审美的诸多层面:绘画要画得像 , 雕塑要雕得像 , 刺绣要绣得像……写照有了 , 传神却失去了 。 与传统赏石那种在大范围普通材料中选择高文化品位的审美相比 , 这种简单的直观视觉判断 , 缺少悠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底蕴 , 在华丽的表象之下显得单薄一目了然且不耐品味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时代不同 , 审美观念自然也不尽相同 , 我们应该允许不同赏石文化活动模式的存在 , 所以当前并没有也没必要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赏石文化活动模式 。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
本文图片

赏石文化是延续传统的一种多元文化 , 是综合性的艺术学科 , 我们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 坚持多层次审美的辩证观 , 展现出一种发展的包容性 , 倡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 构建自然和谐的赏石文化理论体系 , 创造丰富多彩的“时代模式” , 让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精髓得以持续发展 , 让延续千年的赏石文脉有更贴近当代生活的表达 。
·END·
【赏石|越不自然的石头越美?】文章由石界综合编辑 , 转载请注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