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任何一个原子放大,里面都有一个星球,住着智慧生物!( 二 )


电子出现的方式
如果原子是一个微观版的行星系 , 那么行星具有哪些特性?早期的原子模型都是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 , 中心是一个原子核 , 外围是环绕原子核的电子 , 非常直观 , 连小孩子一看都能理解 , 在八十年代国内出版的科普刊物中都是这样的描述 , 但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 现在的原子模型是薛定谔的电子云模型!
假如把电子当成行星 , 那么它有哪些特性?
电子是第一个发现的基本粒子 , 它已经无法再分 , 如果把它当成行星 , 那么将会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 比如我们这个宇宙的能量释放形式 , 大都是通过电子的能级跃迁和跌落进行的能量释放 , 而且这个能量的释放是电子能级的整数倍出现的!
简单的说比如地球会在自己的轨道上吸收能量后突然跑到火星轨道上 , 然后那个轨道不稳定 , 又会跌落回自己的轨道上 , 并且释放出一个光子!
还有一个特性则是它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电子云模式 , 比如地球上要发射一个探测器到火星 , 那么它只能出去 , 再也无法回来 , 因为出去后再也无法确定电子的位置在哪里 , 速度如何同步?因为这两个无法同时获知 , 而且即使确定了位置 , 也只是一个概率 , 因此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 要返回地球时候 , 再也找不到地球了 , 因为整个地球轨道上都是概率模式出现的地球!
当然还有个奇怪的现象 , 比如飞船好不容易返回了地球的轨道 , 要溅落大西洋 , 但这轨道如何计算?因为1/2自旋要自转两圈才能看到一次大西洋 , 这是什么鬼?估计阿姆斯特朗就懵逼了!
所以微观和宏观是无法等同的 , 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规律的世界!
延伸阅读:刘慈欣的《微观尽头》
《微观尽头》是刘慈欣发表在1999年6月第6期《科幻世界》上的一个短篇 , 尽管字数不多 , 但揭示了一个轮回的宇宙 , 大意说的是 人类制造了一个150千米周长的加速器 , 将粒子加速到了10^20GeV , 试图击碎夸克 , 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 天空变成了乳白色 , 星星则成了小黑点 , 宇宙反转成了负片!
走到微观尽头时 , 就会回到宏观 , 击碎了人类发现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费米子夸克 , 其力量将会反作用到最大的结构宇宙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刘在科幻小说中的描述 ,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开创性的思维 , 但它却无法用来指导科学研究 , 微观就是微观 , 它可以影响宏观 , 但它却不会和宏观形成循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