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疙瘩|夏天的下饭菜——老北京炒疙瘩丝

炒疙瘩丝是老北京风味儿小菜 。 疙瘩是通俗的叫法 , 文学一点称为芥菜头 。 笔者没见过芥菜的种植和收获 , 但知道疙瘩和蔓菁同属芥菜类 , 只是二者个头大小 , 形状不一 。 蔓菁浑圆 , 疙瘩锥状 , 芥菜头的缨儿就是雪里蕻 。 雪里蕻和蔓菁、疙瘩虽是同宗同族 , 但我觉得其品种或收获期应该有别 。 脆嫩雪里蕻上市的旺季 , 其根部的根茎肯定还未长成;芥菜头长成 , 头上的缨子应该老败了 。 以此推论 , 二者择一 , 不可兼得 。 没有证实 。 不一定对 。
炒疙瘩|夏天的下饭菜——老北京炒疙瘩丝
文章插图
水疙瘩由腌菜得名 , 疙瘩一般用大粒盐腌制 。 选用匀溜的削皮 , 皮属下脚料俗称疙瘩皮 , 有原味儿和搓上五香粉的两种 。 被削过皮的水疙瘩用大酱去酱 , 加工成高档次的酱疙瘩 。 酱过再蒸(煮)熟 , 就是口感绵软的“熟疙瘩” , 天源酱园的“桂花糖熟芥”最有名 。 水疙瘩是酱菜的基础 , 许多精细酱菜都用它做原料 , 像六必居的麻仁金丝、酱八宝菜等 。
水疙瘩是老北京最普通的咸菜 , 因其价格低廉 , 经济实惠 , 曾是穷苦人家不可或缺的本命食 。 新疙瘩下来 , 没腌制前就可以做“辣菜”吃 。 常用的做法有两种 , 一是 , 三四个芥菜疙瘩洗净 , 擦或切成细丝 , 炒锅内倒入少许油烧热 , 加花椒 , 出香味 , 即倒入芥菜丝 , 加些许盐 , 炒匀 , 一分钟左右 , 趁热倒入一器皿 , 盖上盖子焖上;待凉 , 放置冰箱冷藏 , 一两天后 , 就可以吃了 。 吃时可放些生抽、辣椒油或香油、香菜末 , 清爽适口 , 芥末的辛辣直窜鼻腔 。
炒疙瘩|夏天的下饭菜——老北京炒疙瘩丝
文章插图
老北京传统“辣菜”的制作做法是:一个卞萝卜 , 即那种红皮白肉大萝卜 , 擦丝备用;三四个芥菜疙瘩 , 洗净 , 破开 , 成四个牙儿状 , 再逆牙儿切5毫米许的片 , 把芥菜片放锅内水煮开后 , 即趁热连水一齐倒入一盆或坛内 , 把擦好了的萝卜丝敷在上面 , 密封盖严 , 放阴凉处 , 焖至两三天后可享用 。 吃时连汤盛入一碗中 , 加盐、米醋、香油即可 。 清凉酸辣 , 败火开胃 , 尤其那汤粘稠凉爽 , 入口芥香 , 冬季享用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
早年 , 北京城里大部分住户在芥菜疙瘩、雪里蕻上市时都会去买 。 三五斤不少 , 七八斤不多 , 运回家后 , 放向阳处吹吹水气 , 然后找出头年腌菜的家伙什儿 , 刷缸洗坛儿 , 买大盐粒腌制 。 十冬腊月 , 实指着它去过活 。 吃菜不方便时 , 捞个水疙瘩 , 切丝或挑几根雪里蕻切成末 , 倒点醋一拌 , 香油瓶里能控出点香油更好 , 来俩窝头 , 一碗棒子面粥 。 挺得(dei)!即便将就 , 也得吃得有点滋味不是 。 北京人就这习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