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磨刀霍霍”向A股,老字号VS新制造( 二 )


2015年 , 当时大热的美剧《汉尼拔》中出现让人惊呼的一幕:汉尼拔手持菜刀向一段残臂膀凶狠地砍了下去 。 镜头滑过 , 美剧控们一帧帧定格发现 , 菜刀上赫然写着三个篆体汉字:张小泉 。 年轻人们纷纷涌现电商平台 , 抢购“汉尼拔同款”……
2016年 , 张小泉的线上销售规模已达1.2亿 , 仅天猫旗舰店销售收入就多达5000万元 。 电商已成为张小泉离不开的销售阵地 。
2017年9月 , 张小泉入围天猫“天字号计划” 。 2018年1月 , 张小泉参加“天猫出海” , 通过淘宝天猫平台将刀剪销售到全球 。 同时 , 天猫反馈的消费者数据也有力支持了张小泉的产品创新 。
老字号与新平台的交融 , 催化出张小泉的众多黑科技新品 , 整枝剪、花艺剪、各色厨房小工具、适合左手的刀剪等各种细分产品纷纷上线 。
谁能想到 , 车间老师傅们靠着叮叮咣咣捶打的刀剪品牌 , 这么快就跟上了轻盈的互联网节奏 , 从生产到研发 , 也越来越标准化、智能化 。 张小泉公布的招股书显示 , 公司不断提升线上渠道的销售能力 , 电商渠道遍布淘宝、天猫等主流平台 , 报告期内(2017-2019年)线上销售占比逐年提高 。
然而 , 即便是这样的张小泉 , 也不得不面对新兴品牌的冲击 。
3
光环背后的故事
老品牌还在开拓创新之际 , 刀具市场的玩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 。 双立人、苏泊尔、十八子以及爱仕达等品牌的知名度与渠道布局已逐渐超越传统品牌 。
同时 , 因为刀具市场技术门槛低 , 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杂牌刀具产品 。 而刀具又属于耐用品 , 更新迭代慢 , 每年的市场需求有限 。
在充分竞争的刀具市场之中 , 虽然张小泉已在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 , 但就公布的信息显示 , 张小泉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 。
|张小泉“磨刀霍霍”向A股,老字号VS新制造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微博
2018年张小泉的营收较2017年相比增长了20.23% , 而2019年其营收较2018年仅增长了18.05% 。 在这三年间 , 张小泉的营业收入由3.41亿元增长到4.84亿元 , 在三年间增长了41.94%;同期 , 张小泉的销售费用由2017年的3946.42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6428.58万元 , 三年间增长了62.90% , 其销售费用的增长率明显高于营收的增长 。
营收增速放缓的同时 , 张小泉的存货账面价值也在逐年上涨 。 2017年-2019年间 , 张小泉的存货价值分别为 6553.08 万元、8151.78 万元和11245.66 万元 , 在当期流动资产中的占比由32.44%增长到37.51% 。
报告期内 , 张小泉的存货周转次数也由3.65次/年下降到2.90次/年 , 下降了近2成 。 值得注意的是 , 张小泉超过一半的存货是库存商品 , 且库存商品在存货中的占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 库存商品价值的上涨 , 一定程度上说明张小泉正面临产大于销的困境 。
此次IPO , 张小泉拟募集4.55亿元资金用于产能建设、补充流动资金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 。 根据募资项目计划 , 募资完成后 , 张小泉将增加刀剪等相关产品3010万把/年的生产能力 , 而2019年张小泉的销量也仅在3000万把左右 。 张小泉拟募资建设的产能是目前销量的1倍 , 从张小泉的库存商品的增长情况来看 , 张小泉未来可能还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 。
跟上时代、度过危机、焕发新生的张小泉 , 在现今玩家众多的刀具市场中 , 其上市前景如何 , 投资者不妨拭目以待 。
素材综合自:投资者网、每日财报、IPO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