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理工类高校新文科建设应“特色凸显、有所不为”

【文科|理工类高校新文科建设应“特色凸显、有所不为”】_原题为 理工类高校新文科建设应“特色凸显、有所不为”
近十年来 , 我国理工见长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 , 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与布局不断优化和充实 , 一方面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 , 既有理工类学科进一步夯实 , 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 几乎所有的理工见长高校都将建设特色新文科作为迈向“综合性”、促进“双一流”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 , 并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效 。
总体上看 , 我国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经过近些年的建设 , 取得了长足进展 。 但是 , 仍处于需要强化建设、加快步伐的阶段性发展关键期 。 理工见长高校实施“新文科”发展战略 , 应着眼特色优化和内涵深化 , 基于各校文科发展实际和拔尖人才培养需求 , 强调“特色凸显、有所不为” 。 尤其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凝聚共识、形成突破:
一是 , 更加突出“使命担当、支撑发展”的顶层设计 。 首先 , 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 贡献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智慧的使命担当;其次 , 突出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 , 支撑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文科使命担当;再其次 , 必须尊重文科“长周期”建设规律 , 在阶段性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上下功夫 。
二是 , 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核心理念 。 首先 , 强调文科的育人属性 , 树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首先是用来教育培养人的思想 , 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 牵引和促进文科学科群建设;其次 , 强调创新性、引领性的学科育人模式探索 , 促进回归于“道”而非纠缠于“术”的新文科建设与“德智体美劳”育人境界提升;再其次 , 要认识到育人视域中工科、理科、文科、医工并非相互“割裂”、各自为战 , 要着力通过文科实现“互联”“渗透” 。
为此 , 理工见长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 应重在其“双一流”建设远景目标的指引下 , 培育和打造“育人为本、文工互动、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新文科 。 这需要立足学校文科发展现状与新形势要求 , 承载学校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人才的愿景与期望 , 树立“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核心理念 , 围绕“强化基础、特色牵引、文工渗透、聚合协同”的学科发展思路 , 着力在学科优化、队伍建设、科研创新、智库建设、国际化拓展、体制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 在满足国家需求、引领学术前沿、回应育人关切、发挥特色优势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为人类文明进步、国家社会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文科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
在建设原则上 , 应坚持“三个结合”:坚持整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 大力提升现有文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 在已有优势学科基础上打造制高点 , 以单点、多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 , 在若干新兴学科领域发挥特色引领作用 , 提高学校新文科整体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 。 坚持学科优化与学科育人相结合 。 不断探索学科育人新模式 ,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学校“五育”体系构建整体需求 , 既注重夯实基础文科、应用型文科 , 又重视发展新兴交叉文科 , 不断优化文科学科发展生态 , 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到专业育人和全校人文教育实践 。 坚持需求引领与做强智库相结合 。 立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需求 , 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 , 促进文文、文理特别是文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 打造贡献显著的高端智库群 。
当下 , 许多理工见长高校都在探索实施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 , 需要大量人文学科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的支撑 。 进一步强调文科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将通专融合、厚实底蕴的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 提升文科学科育人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力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方面 , 要坚持立德树人 , 探索形成创新性、引领性的文科学科育人新模式 , 同时以人才培养需求倒逼学科优化发展;另一方面 , 要加紧补齐短板 , 建成若干国家级一流文科本科专业 , 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文科本科课程 , 不断促进文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 同时为全校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完善的高水平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公管学院院长、人文社科高研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03日第3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