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 , 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
淞沪会战题材电影《八佰》定档8月下旬上映 | 世界各地的13部动画作品加入上海电视节展播 | ......
新作聚焦
今年初发表新作《灰衣简史》后 , 李宏伟解释了小说的两个显在来源 , “一是说明书的形式 , 我很关注不同小说形式的呈现层次 , 早些年也想写出还没被用到的外在形式 。 说明书是遍布周围、关涉每个人的一种文本形式 , 注意到后 , 就想找机会把它用在写作中;二是彼得·史勒密尔的故事 , 准确说 , 是它背后的浮士德故事——如果浮士德是现在的中国人 , 他会怎么做 , 又能怎么做?两个来源不知道什么时候结合在一起 , 成了小说现在的模样 。 变化大概是两者的比例差异:中篇时 , 我更在意形式的呈现;长篇时 , 我更在意能抵达什么地方 。 ”
文学报|《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
本文插图

【文学报|《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欧仁·德拉克洛瓦画作《浮士德与靡菲斯特》
近年来许多新作都注重了形式的创新 , 重新整理古典形式与现代主题 , 《灵的编年史》《七步镇》《念头》《应物兄》《四象》《地方》等作品都显现出这种新变 , 下面这篇评论试图探讨形式探索是否能为小说的未来突围出新途?
文学报|《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
本文插图

文学报|《灰衣简史》:进入现代心灵的浮士德,是否也为小说形式创新带来突围?
本文插图

李宏伟《灰衣简史》
李宏伟的《灰衣简史》是一部极具哲思与情理的新作 , 作品一直在思考着形而上的问题 , 不管是灵与肉 , 欲望与爱 , 还是逃离现实追寻乌托邦 , 抑或是死亡的终极叩问 , 都有这样的意味 。 仅从小说的故事与主题来看 , 明显与传统小说风格差别不大 , 甚至主题宣示得更为直接明了 , 直接将小说要批判的东西摆出来 , 比如叙述者不断跳出来发表议论 , 比如旁白部分的众声喧哗与控诉 , 都是如此 。 但是从结构与写法来看 , 作品又有很多突破 。 这明显是一种技法与主题的错位书写 。 作品在形式极具创新色彩与挑战性 , 也算的上一部烧脑之作 , 神秘、深奥、晦涩、先锋 , 阐释难度大 。 《灰衣简史》最大的价值就在形式上的一些新变 , 开篇用“欲望说明书”这样的形式 , 套用戏剧的结构 , 由多声部共同发声 , 采用互文书写等等 , 在故事层面也显得与众不同 , 用影子的故事来展开叙述 。 关于影子的故事 , 很容易滑向关于自我认知的焦虑表达 , 一种主体的身份焦虑 , 沉重的肉身与影子的关系 , 其实也是灵与肉的象征 , 作品还为身体的部件定价 , 重新定义黑暗、光和影子 , 寻找事物的原初之美等 , 都是一些开创性的书写 。
《灰衣简史》掺杂了两种明显的互文文本 , 一种就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说明书 , 只是将说明对象换成了几乎无法言说与阐释的欲望;另一种是沙米索的小说《彼得·史勒密尔的奇怪故事》 , 小说讲述彼得·史勒密尔因为穷困潦倒 , 和魔鬼交易 , 出卖了自己的影子 , 换来可以生金币的幸运袋 , 但幸运袋给他带来金币的同时 , 也带来厄运 。 《灰衣简史》也就是在这两个维度展开书写 , 即欲望的说明书的形式和个体出卖影子的故事 。 小说延续彼得·史勒密尔出卖影子的故事 , 影子是人的附属之物 , 交易之后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 进而书写每一个人面对“欲望”而拿到的一份欲望说明书 。 另外 , 小说还有一种隐性的互文结构 , 那就是与戏剧这一文体的互文 , 无论是主要人物、故事大纲 , 还是小说结构、主题表达 , 都与戏剧密不可分 , 将“人生如戏”的古老命题再度进行演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