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黄子平:你我他是文本,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文本01020304名家介绍:黄子平( 三 )


原来 , 可以这么看问题 。 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
记得当年侯孝贤拍电影 , 碰到瓶颈 , 怎么也突破不了 。 朱天文就推荐他看沈从文的作品 。 侯导演一看 , 天呵 , 一下子打开了看待外部世界的视角 。
黄子平擅长在貌似无厘头的庞杂凌乱中 , 挖掘思想主干 , 理顺 , 再归位 。 就像他说“分类法 , 是一切知识体系、思维方式 , 和意识形态的基础” 。 内心有秩序的人 , 到哪都会秩序井然 。 我不由得猜想 , 黄老师在家里肯定是整理家务的高手 , 一切井井有条 。
受黄子平观点启发的人 , 很多 。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对“十七年”文学的认知 , 钱理群的《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 , 都受到黄子平的影响 。
在《文本及其不满》书中 , 黄子平也谈及自己与“同时代人”的关系 。 当年一起编小说年选的李陀曾用“友情”和“交谈”概括他所亲历的“八十年代” , 黄子平称之为 “态度同一性” 。 钱理群说自己读到这里 , 心里为之一震:因为今天这样的“无限交谈”和“态度同一性”已经不复存在了 。 人与人之间 , 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之间 , 甚至在家庭内部 , 都失去了共识 。 能够毫无顾忌地 , 推心置腹地畅所欲言的朋友越来越少 。
冰川思想库|黄子平:你我他是文本,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文本01020304名家介绍:黄子平
本文插图

▲黄子平 著:《文本及其不满》(译林出版社)
与钱老同感的大有人在 。 那年 , 文艺理论家吴亮从“批评的缺席”改做美术批评 , 他告诉黄子平 , 批评是写给几个朋友读的 , 你都不在此地了 , 我还写什么 。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界有“北黄南吴”之称 , 吴已转场 , 黄呢?黄子平惊诧下想起本雅明说过“批评家的更高权威是其同仁 , 不是公众 , 更不是后人” , 不由得感慨 , 他们同时代人 , 飘零四散得太早了 。
也对 , 后来“同时代人”这个概念变味儿了 , 窄化成了同年龄的人 。 从钱理群到吴亮到黄子平 , 都认为“同时代人”已经分崩离析了 。
03 我却心心念念 , 我和黄老师虽然不是同一年代的人 , 但我们是同时代的人 , 共同亲历亲见亲闻了很多事物和现象 。 比如 , 一起参加好书评选 。
那一次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在胡洪侠的主持和推动下出版了刘大任小说 。 随后召开的“刘大任小说艺术研讨会”上 , 应邀与会的黄子平发言说 , 四十年前 , 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看香港杂志 , 先读两个人的作品 , 其中一个就是刘大任 。 他没想到四十年后 , 由南国边陲一个不太知名的出版社 , 一口气推出了《刘大任集》的最初四本 。 他认为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者世界华文文学史或者左翼文学史的“大事件” 。
“事件”之所以大 , 除了出版人的勇气和眼光 , 当然是刘大任小说的另类 。 黄子平看到刘大任小说既“现代”又“中国”的暧昧难明 , 尤其《当下四重奏》中足以撬动小说固有概念的文本 , 让主客观界限消泯 。
冰川思想库|黄子平:你我他是文本,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文本01020304名家介绍:黄子平
本文插图

▲2017年11月 , 黄子平在深圳参加“家国·记忆·写作——刘大任小说艺术研讨会”(图/共同体)
作为批评家 , 黄子平坦言自己一直对小说史上这些“不像小说的小说”感兴趣 , 对这些“讲不进文学史”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感兴趣 。 它们总是这里或那里让你“感觉不对” , 而刘大任的小说就属于这样一种作品 。
接触中 , 我发现黄老师很着重“文本”二字 。 在他眼里 , 社会、历史、现实都是文本;你我他也是文本;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文本 。 “所有的证据都在文本里” 。
对文本的解读 , 就是批评家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 , 把社会、历史、现实的语法、语义和语篇的组织生成 , 作为破译的对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