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心理大学堂|对别人不道德的人,可能源于他们对自己很糟糕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对别人不道德的人 , 可能源于他们对自己很糟糕
作者 | 杨莹 郭震
自我关怀的人 , 不道德行为也更少吗?
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 , 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自我关怀的内涵 。 首先 ,自我关怀不等同于以自我为中心 , 其核心成分 “普遍人性观”让个体意识到每个人都存在不足、都会遇到失败 , 因此在自我关怀高的个体看来 ,所有人(包括自己与他人)都值得被关爱并且被友善地对待 。 正如我们和其他研究者的发现 , 关怀自己与关怀他人的价值观、情感和行为等是显著正相关的 , 包括观点采择、移情关爱、利他特质和亲社会行为 。这种对他人感受与利益的关注应该会减少个体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的实施 。
第二 , 与自我放纵不同 ,自我关怀为个体提供了更稳定的自我价值 。 “ 正念观”降低了个体在面对自身不足和缺点时的回避与阻抗 , 从而帮助个体从错误和不足中学习、吸取经验 。 例如 , 有研究发现 , 在面对道德失范(moral transgression)行为时 , 自我关怀使个体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正视自身不足 , 反思错误行为 。 因此 , 高自我关怀者对自身道德错误的容忍度更低 , 更勇于承担犯错的责任 , 也具有更强的修正和改善动机 , 愿意弥补自己的错误 。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自我关怀应该能降低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倾向 。
本文插图
那么 , 自我关怀作用于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又是如何的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学生在某公司实习时担任办公室助理 , 每天与文件打印这样的任务打交道 。 有一天 , 他/她想起来家里的打印纸用完了 , 而自己需要制作求职材料 , 于是就从办公室顺了一叠打印纸回家 。 并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 但这么做让他/她觉得自己很不对 , 像是偷了公司的公共财物 。 那么 , 他/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我们认为 ,拥有高自我关怀的个体更善于觉察自己 , 能够接受、正视自己的错误 , 并在日后做出补偿行为 , 他/她可能会想“这么做确实不对 , 我明天把拿走的纸张还回去”;而 缺乏自我关怀的个体在感受到道德自我威胁后 , 急于缓解失调感受 , 于是他/她可能会想“打印纸是公共的 , 我拿一些也没有关系”或者“好像不是我一个人往家拿过公司的打印纸” 。 显然 , 这种想法是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求借口 。 原因就是他们往往无法正视自身错误 , 因而需要通过合理化自身的行为来降低道德威胁 , 但这 最终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做出更多的不道德行为 。
本文插图
总之 , 根据自我关怀的特点 ,我们推论它能使人们更少地使用防御机制来合理化自身的错误 , 进而降低了道德推脱策略的激活和使用 , 从而降低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 于是 , 我们 推测道德推脱在自我关怀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
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是指个体在认知上重新解读自己的不道德行为 , 给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找到道德上合理的和可接受的理由 。 道德推脱策略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服务的防御机制 , 是人们为了降低错误行为对道德自我的威胁 , 在做出不道德行为时采用一系列手段对行为进行合理化 , 以维护积极的 道德自我形象的心理过程 。 当个体使用道德推脱策略时 , 会更不容易内疚和自责 , 同时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 大量研究也发现 ,道德推脱是诱发个体实施不道德行为最强有力的因素 。
本文插图
自我关怀则能促使个体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 从而阻断个体激活防御机制 , 使个体更少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有利于自我的归因 。 所以 , 在面对道德失范行为时 , 自我关怀为个体提供了稳定的自我价值 , 自我关怀高的个体通常有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 , 因此 , 他们更倾向于正视自身的错误 , 而非采取道德推脱这种合理化的防御机制来回避或降低道德自我的威胁 。
推荐阅读
- 第一心理|如果你发现自己失去了倾诉欲,说明你真正成熟了
- 康帝心理说感情|关系好不好,不是用秒回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到底有没有去回
- 豆豆很爱我|心理学:哪碗麻辣烫看起来最有食欲?测你爱错人的几率有多高!
- 康帝心理说感情|婆媳关系:婆婆为什么要让儿媳走自己的路呢?
- 康帝心理说感情|“为什么你送了女朋友10几份礼物,一份也送不到心上?”
- 朋友|心理学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没有朋友,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
- 心理健康|午睡醒后经常手麻,除了不良睡姿,隐藏的六种问题不可轻视!
- 心理健康|午睡过后反而更困了?原来午睡也有禁忌,可能有类人并不适合午睡
- 心理健康|情窦初开,刻骨铭心,敢于表达爱的星座,天长地久,相守一生
- 康帝心理说感情|人生中,遇见谁爱上谁,是天意也是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