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战争频发礼崩乐坏:人相贼,家相纂,国相攻( 二 )


Array|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战争频发礼崩乐坏:人相贼,家相纂,国相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夫并不是官员 , 可以理解成诸侯之下的诸侯 , 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贵族 , 用领主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比较贴切;既然是领主 , 那就一定会有领地 , 而这个领主所拥有的领地 , 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所称之的”家” 。
所以说 , 春秋战国时代的”家”是一个特殊的政治实体 , 而大夫则是这个政治实体的君主 , 有部分历史学家们称其为“家君” , 对应的则就是诸侯被称之的国君 , 他们对于家里的领地有着独立或者是半独立的产权 , 也对家里的人民有独立或者半独立的治权 , 也就是说 , 诸侯和大夫其实都是领主 , 他们也都有领地 , 只不过诸侯的领地叫做国 , 而大夫的领地则叫做家 , 诸侯和大夫也都是君主 。
他们同样也都有子民 , 只不过诸侯是国的君主 , 叫做国君 , 而大夫则是家的君主 , 叫做家君 , 但无论是诸侯也好还是大夫也好 , 对自己领地的土地和人民都有产权以及治权 , 国与家都是政治实体 。
Array|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战争频发礼崩乐坏:人相贼,家相纂,国相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家相纂 , 其实是领地之争
所以 , 我们这里所说的“家相篡” , 并不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斗争 , 而是指大夫与大夫之间的争斗 。而春秋战国时代所实施的 , 就是一种天子、诸侯、大夫三级分权的制度 , 也就是所谓的邦国制度 。但春秋战国时代本身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 诸侯的兴起挑战天子的权威 , 而大夫的崛起也同样搅动诸侯国的风云 。
按照当时的情况 , 本身大夫只是诸侯治下的一种贵族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有一些大户的资产越来越多 , 权力越来越大 , 有的竟然出现了比国君资产和权利还要重的情况 。比如说 , 孔子生活的鲁国 , 当时国家的权利几乎掌握在三家大户手里 , 在此其中 , 季孙氏是最大的一家 , 差不多占有着整个国家一半的资源 , 包括权利、财富、土地、人口等等 , 而叔孙氏和孟孙氏差不多也是各占1/4 , 在这种情况下 , 能够供鲁国国君占据的资源已经很少了 , 所以鲁国的国君反而成为了整个国家权力和资源最少的人 。
Array|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战争频发礼崩乐坏:人相贼,家相纂,国相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 , 就是季孙氏代替鲁国国君掌握实际的政权 , 鲁国真正的国君只是一个傀儡;其实大夫虽然只是国家内部的一种小的家君 , 但他们与诸侯一样都算是独立自主而且是自负盈亏的一种政治实体 , 完全可能与诸侯一样做大做强 , 往好一点说这叫作自力更生 , 往不好的方向讲就叫以权谋私 。
家相纂 , 导致损公肥私 , 鲸吞国有财产
但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 , 因为大夫毕竟掌握着国家的部分权利 , 也是三级所有的政治制度当中的一家 , 他们在统治当中是不可能不做手脚的 , 所以这样的情况也必定会发生 。因此 , 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 , 第一是损公肥私 , 也就是不为国家谋取利益 , 只站在自己家族或者是势力群体的立场上进行考虑 , 甚至有的通过损害国家利益来达到提升自己权利的目的 , 这必然会导致国家阶层的崩溃 。
Array|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战争频发礼崩乐坏:人相贼,家相纂,国相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点则是鲸吞国有财产 。也就是把国君的土地、人民、军队设法变成自己的 , 就像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鲁国一样 , 国内的三家大夫 , 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就是这么干的 。同时他们还损人利己 , 掠夺他人的财产 , 吞掉其他大夫的势力来壮大自身的权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