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LPR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三 )


(四)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大

LPR形成机制改革 , 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自主经营权 , 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 , 存贷款利差将进一步收缩 , 并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 同时 , LPR会受到MLF利率影响 , 与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动趋同 , 波动性增强 。 这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和资产负债配置提出了新要求 。 同时 , 作为存贷款客户的企业和居民会逐步适应新的利率机制 , 金融意识将随之提高 , 逐利性增强 , 由此 , 资金流动性将加大 , 稳定性下降 , 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 此外 , 可参与央行MLF操作的交易对手大部分为大中型商业银行 , 小型区域性商业银行很难享受到MLF资金价格下降的收益 。 这会使得小型区域性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现象进一步凸显 。
银行间市场|LPR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本文插图

对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的进一步展望
(一)LPR的利率传导途径有别于“两轨合一轨”

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的主要目的是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 运用更多市场化的价格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 最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 由于银行间市场和信贷市场在资产负债特性上的差异 , “两轨合一轨”后 , 两者利率波动不会完全保持一致 。 为达到“合轨”目标 , 央行需逐步构建以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依据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 打通“货币政策行需逐步构建以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依”的传导途径 。 此次LPR形成机制改革 , 使传导途径逐渐调整为“货币政策(MLF)LPR信贷市场宏观经济” , 与真正意义上的“两轨合一轨”尚存在一定的差别 。
(二)LPR改革下一步将是实现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并轨”
由图2可以看出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与MLF利率同步性较好 , 而与典型的银行间市场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步性较差 。 究其原因 , 主要在于LPR并非由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形成 , 而是由商业银行参照MLF政策利率通过自主报价形成的 。 笔者认为 , 此次LPR改革更多的是让贷款利率先“动起来” ,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将是从“动起来”到“并轨” 。
银行间市场|LPR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本文插图

(三)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依据

《意见》明确 , 央行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 来实现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 《意见》指出 , 要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 , 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 。 纵观银行间市场利率曲线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具有代表性 , 有望成为“两轨合一轨”过程中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 , 即通过银行间市场利率来定价贷款利率 , 两个市场利率的同步性会更强 。
(四)Shibor 3M或将成为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的重要依据

笔者认为 , 3个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3M)和常备借贷便利(SLF)有望成为银行存款定价基准利率和政策利率上限的依据 。 存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 , 各行实际存款利率较基础利率上浮现象较普遍 , 但上浮幅度受限 , 偏离市场化程度较高 。 在利率“两轨合一轨”过程中 , 要重点防止出现存款利率恶性竞争 , 需对利率上限加以限制引导 。 综合来看 , 目前银行间市场中的SLF利率较适合作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 在结构性流动短缺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 , 暂不需要设置存款利率的下限 。 目前市场中Shibor 3M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 能较充分反映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 , 并且有对应的利率互换工具可供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对冲 。 笔者认为 , Shibor 3M或将成为各行存款定价的重要依据 。 在“两轨合一轨”过程中 , 银行要配合监管政策的变化来有效协调定价 , 防止利率大起大落 。 [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