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LPR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二 )
本文插图
(四)监管指标对两个市场的考量不同
高比例持有普通存款和银行间市场资产更有利于监管指标达标 , 原因有如下三点 。
第一 , 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 商业银行应以长期稳定的普通存款作为负债的主要来源 , 而不能过度依赖同业资金 , 并明确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应不低于100% 。 在分子负债端 , 剩余期限小于1年的存款(融资)可用稳定资金系数排序为:零售和小企业客户>大中型企业 , 主权、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和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机构[1] 。 在分母资产端 , 所需稳定资金系数排序为:银行间市场资产≤信贷市场资产 。 因此 , 用从信贷市场融得的资金来投资银行间市场 , 有利于NSFR达标 。
第二 ,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项“资产负债表情况”对同业负债的要求是 , 在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 , 同业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不超过25% , 可得25分;不超过33% , 可得15~25分;超过33% , 得0分 。
第三 , 同业存单不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 而普通存款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 限制同业负债占比的同时 , 也可以有效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 。
此外 , 银行间市场交易对手主要是金融机构和财务公司等 , 信用等级较高 , 而信贷市场客户的信用等级则差别较大 。
综上 , 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资产负债的差异及我国货币政策改革阶段性的特点都是当前利率“双轨制”形成的基础 。
本文插图
LPR形成机制改革对市场和机构的影响
(一)LPR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贷款利率市场化
至2020年3月底 , 从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八次报价看(见表1) , 1年期LPR除第一次高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95BP外 , 其余七次均高于MLF利率90BP;5年期以上LPR前六次均高于MLF利率155BP , 第七、八次高于MLF利率160BP 。 其间MLF利率共下调过两次 , 第一次下调5BP , LPR随之下调5BP;第二次下调10BP , 1年期LPR下调10BP , 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 。 可见 , 1年期LPR与MLF利率同步性较好 , 5年期以上LPR波动性较小 。 由于LPR参考MLF利率加点生成 , 可预期1年期LPR与MLF利率近似等幅度变化 。 此外还可发现 , LPR明显低于央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 , 更接近市场化利率 , 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
本文插图
(二)LPR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定价 , 有利于“两轨合一轨”的实现
国家开发银行于2019年11月28日首次发行了LPR浮动利率债 , 发行利率较LPR下浮120BP 。 这可以有效利用LPR报价利率锁定负债端的成本 , 降低经营风险 。 鉴于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中的地位 , 可预期商业银行将有所效仿 , 如发行以LPR为定价机制的浮动利率同业存单或金融债券 。 这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锁定利差、降低利率风险 , 还可以扩大LPR的应用范围 , 增加银行间市场以LPR定价产品的种类 , 丰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 从而 , 可以使LPR报价利率有效反向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即MLFLPR银行间市场) , 有利于“两轨合一轨”的实现 。
(三)LPR形成机制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 , 近三年MLF投放量均值为每年4.66万亿元 , 2019年按月计算的货币乘数均值为6.27 。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 若MLF利率下降5BP , 完全传导至信贷市场 , 则银行放贷成本下降146.09亿元(=46600亿元×0.05%×6.27) 。 此外 , 假设报价利率与贷款实际利率同向等幅度变化 , 2019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为153.11万亿元 , 商业银行利润将下降约619.46亿元(=1531100亿元×0.05%-146.09)[2] , 即商业银行有让利行为 。 这将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支持信贷合理增长 。 为促进经济发展 , 短期内LPR下行趋势明显 , 新增贷款以LPR浮动利率计价占比提高 , 加之部分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存量将转换为以LPR为基础的浮动计息 , 预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 , 商业银行将有持续让利行为 。
推荐阅读
- 沪指|A股:这几个当前突出的市场问题,你在关注吗?
- 经济|“留住有钱人”!国家果断对付资产转移,中国市场开始留人了?
- 投资|张韵磊:当下市场存在风险,建议9月末再去加仓
- |欧洲市场又传来大消息!华为始料未及?网友:一切变得太突然了
-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阿里焦虑,饿了么推“百亿补贴”,外卖市场狼烟再起
- 利率|房贷利率换锚期限将至,要不要转LPR?专家这么说
- 中年|南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王皓怀: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的政策思考及建议
- 财联社|又一家日资控股券商来了,日本大和证券正式获批,退出近六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手握三块牌照
- 李大霄|李大霄:市场强势放量上攻,距离高点只有一之遥,牛市快回来了
- 房贷利率“换锚”期限将至——要不要转LPR?听听专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