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央行为何“突袭”联合消费贷 监管窗口指导可能性犹存( 二 )


贝塔金融研究院院长徐阳则称 , 此次调查是由央行主导 , 和银保监会制定的《暂行办法》并非政出一头 。 从目前调查内容来看 , 应该是疫情之后 , 监管想要摸清当前的贷款余额、利率和不良率 , 以制定相应措施 , 此举和《暂行办法》没有太大的关联 。
徐阳补充道 , 《暂行办法》本身对于联合贷款来说是一件好事 , 证明监管希望通过细则来规范发展 , 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 。 长远来看 , 联合贷款对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 《暂行办法》在贷款余额占比和出资比例上 , 也给了银行和联营机构很大的空间 。 当然 , 监管意见也意味着银行挑选合作伙伴时会更加审慎 , 对于合规性强、规模大的互联网平台是利好 , 而对一些资质较弱、合规性较差的平台 , 压力会比较大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前除蚂蚁集团外 , 包括腾讯、百度、京东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均涉及到联合贷款业务 。 在苏筱芮看来 , 此次联合贷摸底摸排对象既有金融机构又有互联网巨头 , 此举或将为全国范围内联合贷业务的统一监管打下基础 , 今后联合贷业务的监管将有所加强 。
前述资深人士则称 , 一旦监管严控 , 将直接影响与银行联合放贷的规模 , 而涉及的这些金融科技公司 , 或将通过增加自有放贷或者寻找其他资产需求机构合作 。
监管窗口指导可能性犹存
当前 , 《暂行办法》无论是从模式、资质还是流程方面 , 均为联合贷款给出了一定的方向 。 不过 ,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 , 当前联合贷款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 不排除后续监管进行窗口指导或出台纲领文件 , 进一步规范 。
"联合贷款的最大问题在于债权人的资金多少是自有资金 , 多少是联合资金 。 "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称 , 在联合贷款模式下 , 主要会出现多个债权人的情况 , 容易引发三角债 , 债权关系不明 。 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贷款 , 更让借款人不清楚钱到底是谁放的 , 容易造成品牌上的混淆 。
苏筱芮则指出 , 目前联合贷款仍有多处问题有待监管整肃 。 具体来看 , 一是规模占比 , 部分中小银行对联合贷款业务过于倚重 , 可能存在隐患 , 不排除后续监管窗口指导或出台纲领文件 。 二是权责划分 , 联合贷款牵涉到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 , 在导流获客、贷中监测、贷后催收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划分标准不统一 ,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易造成各方推诿;三是不良处置 , 推测未来管理内容将参照此前地方已出台文件 , 以及互联网贷款新规中的部分思路 , 例如金融机构不得将核心风控环节外包 , 在"隐性兜底"方面可能也会作出相应规范 。
毕研广直言 , 联合贷款模式目前还不算成熟 , 从额度上来讲可操作空间还太小 ,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涉及到了杠杆率的问题 , 以及向借款人有效界定债权关系的问题 。 因此监管在鼓励双债权业务模式发展的同时 , 也应该细化政策 , 对于联合贷款模式界定清楚 。
"目前只是摸排阶段 , 如果后续监管思路接近互联网贷款的话 , 那互联网巨头联合贷款的规模将会有所限制 , 在与银行之间的各项权责厘定方面将会比现在更加清晰 。 "苏筱芮称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孟凡霞刘四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