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今天,杭州最高气温35℃,江干区闸弄口街道濮家新村的凉茶摊又开了。
今年,是这个凉茶摊出摊的第18个年头。
出摊的日子里,每天早上6点不到,“摊主”——77岁的王惠玲就会起来忙活了,7点准时守在凉茶摊前。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有人喝不惯凉茶
我就准备了凉白开
凉茶摊很好找,从濮家新村北门进来大概30多米,在右手边就能看到。
不过,即便是从其他门进来,在小区里随便问一个人,也准能告诉你凉茶摊的位置。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凉茶摊在濮家新村10幢楼下,面积不大,大概20平方米,靠着墙根,是由一个卷帘雨棚搭起来的。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矮一点的石桌上,摆着两个不锈钢桶,大一点的桶里,装的是凉茶,小一点的桶里,装着凉白开。
石桌右边的木头桌子上,摆着5个杯子,3杯凉茶,2杯凉白开。
王惠玲说,也不是所有人都爱喝凉茶的。有几个收废品的人,就喜欢喝白开水,说凉茶里面有股药的味道,喝不惯。
送快递的小伙子和外卖小哥呢,是喜欢喝凉茶的。
“每次到这里来都会喝两杯,很解渴的。”54岁的汝先生说。
今天中午12点多,汝先生用保温杯接了满满一杯凉茶,“咕噜咕噜”两三口喝完后,王惠玲又给她倒了一满杯。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汝先生老家在安徽,现在住在良渚。他开着一辆小三轮,摆了一个流动的摊子,卖点小玩具,每天满杭州跑。
濮家新村的凉茶摊,汝先生是熟悉的,“我已经喝了两年多了,就像回到自己家。”
让汝先生觉得很解渴的凉茶里,都有些啥?
“菊花、甘草、绿茶、桑叶、薄荷、六月霜……”王惠玲掰着手指头数。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凉茶的配方,是王惠玲喝了很多凉茶后,自己配出来的。
2003年,凉茶摊第一次出摊,大家喝的都是绿茶。第二年,王惠玲去了杭州好多地方,喝了好几种凉茶后,自己配了一个凉茶的配方出来。
“有一次我去余杭山沟沟参加庙会,喝到了一种蛮好喝的凉茶,他们说里面加了六月霜,是防中暑的。我觉得蛮好,也去买了来。”王惠玲说。
大家你凑20元,我凑30元
凉茶摊就开起来了
买茶叶的钱哪里来?
一开始,是王惠玲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买的,后来,街坊邻居们20元、30元地捐,一起凑齐了买茶叶的钱。
今天上午,王女士从三堡赶过来,捐了200元钱。这个姑娘的奶奶,2004年起,就帮着王惠玲一起烧水、出摊。
奶奶去世后,王女士还是想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就想通过捐款的形式,为凉茶摊做点事情。
“你看,这个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个凉茶摊是很多杭州人一起支起来的。”
王惠玲记得很清楚,7月10日,另一个陈奶奶的的女儿也拿了100元给她,说给凉茶摊添点一次性杯子。
7月8日,90多岁的陈奶奶去世了,生前,她也一直在给凉茶摊捐款,捐了差不多有6年了。
她女儿说,这是妈妈最后一次捐款了。所以在王惠玲的凉茶摊收支明细单上,还是写了陈奶奶的名字。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还有,这个装凉茶的大桶,我用了18年,也是别人送的,质量很好啊。”她说。
今天,和王惠玲一起出摊的,还有62岁的孙琳娣。从2016年开始,她就来帮忙了。
社区也很支持王惠玲开这个凉茶摊,棚子就是社区给搭的,还送了一批一次性杯子和几条围裙。
“以前,棚子很简陋的,就是上面盖一块尼龙布,用竿子撑起来。”
社区还腾出了边上的一个小车棚,用来给王惠玲烧水用,水费,社区也包了。
只要还有人喝
凉茶摊就会开下去
王惠玲59岁那年,她退休在家,社区老主任看她闲不下来,就开玩笑地跟她说,“你退休在家,可以摆个凉茶摊嘛。”
这句玩笑话,王惠玲听得很认真。很快,她就和老党员王桂凤,一起支起了第一年的凉茶摊。
“这其实是很小的事情,我当时想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王惠玲说。
 汝先生|连续第18年,杭州版“王老吉”又出摊了
文章图片
“老实说,条件好的人,是不会来凉茶摊喝的。都是送快递的和送外卖的人来喝,他们一天忙下来是很热的,一天一瓶矿泉水,都不够解渴的。你想想看,在外面买,一瓶水就要2块钱了。”
王惠玲说,她主要是为这些人开的凉茶摊。“反正没有事情可以做,退休工资也有,主要还有人喝,凉茶摊就会开下去。”
“现在不出摊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多年,已经成习惯了。而且我也喜欢做这个事情,还有那么多人帮我。”
往年,凉茶摊一般都是7月开始,一直摆到8月底。今年出摊得晚,王惠玲决定,摆到9月中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