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三 )


不过 , 或许是火星生命的寻找不如人意 , 或许是冷战逐渐走向末期 , 太空探索的竞赛意味被迅速淡化 , 火星探测的失败率也在这一时期以火箭般的速度提升 。
直到二十年后 , 一系列更注重科研探索本身 , 更注重经济效益的火星的新计划 , 再次成为了太空探索的主流 。 1996年的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 。
巧合的是 , 就在同年 , 南极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块火星陨石 , 并在其中发现了有机碳酸盐和独特的微观结构 , 这些都是微生物的迹象 。 新发现引发广泛关注 , 人类对于火星的好奇始终存在 , 经历低潮 , 再次被推上高峰 。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之后 , 美国利用每一个火星“大冲”的发射窗口 , 每26个月就有一轮发射计划 。 第一辆火星车“火星探路者号”在1997年7月4日登陆火星 , 勇气号和机遇号则于2004年先后着陆 。
美国官方 , 对于探火计划的投入也是一年年递增:仅仅2021年 , NASA的“火星未来计划” , 就已经获得了252亿美元的预算 , 数额之大 , 甚至超过了整个赞比亚2019年全年GDP总和 。
也正是这样在一次次失败中的不断前进 , “位于宇宙中心的人类” , 似乎已经自封为这颗红色星球的主人 , 开始雄心勃勃的规划着对它的商业探索与开发 。
即使 , 在火星大冲之时 , 它距离我们的距离也足足有5500万千米 。
03.美国富豪的空间殖民与中国的太空天问
月球殖民地是贝索斯的 , 火星留给马斯克 。
这句话听起来颇为中二自负 , 但在一代代太空主题电影的熏陶之下 , 起码在美国 , 也依然得到了一众人的拥趸 。
当年的阿波罗登月、水手4号拍摄下第一批火星照片 , 不仅让NASA成为了一代美国人心中最高级的科学殿堂 , 也极大刺激了文艺产业的创作: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美国早期的火星主题科幻电影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影响一代美国人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部分)
电影之中 , 称霸地球 , 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膨胀的征服欲望 , 以《2001太空漫游》《飞向太空》《星球大战》为代表 , 冲出地球、殖民太空 , 层出不穷的个人英雄主义式思潮成为此后几十年间美国科幻电影的主流 。
以马斯克、贝索斯为代表 , 这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富豪 ,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成长 。 他们站在NASA几十年积累的肩膀之上 , 相继将自己的商业版图从地球延伸至太空 , 甚至在火箭还停留在卡拉维尔角 , 连地球高轨道的影子都没摸到的时候 , 就已经做起了分头殖民月球与火星的分地规划 。
在马斯克的《火星编年史》一书中 , 他清晰地为自己制定好了火星路线:2022年两次火星发射运送补给;2023年大型猎鹰飞泉登录火星;2024年火星载人航天;2025年登上火星;2028年完成火星局部改造;2030年建造火星城市……疯狂的马斯克 , 甚至计划 , 未来50至100年内 , 将一百万人送上火星 。
不同于马斯克身上总带着英雄主义的激情 , 贝索斯显然更加直接 , 在他的构想中:月球将成为人类的矿物与资源重工业中心 , 那里有24小时的阳光 , 有地下蕴藏的水资源 , 有稀土与金属 , 可以予取予夺 。
仿佛下一刻 , 五百年前的大航海的历史就要在太空中重演 。
当然 , 马斯克与贝索斯的梦想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 当他们将自己的财富和智慧用于支持太空探索 , 而不是地球上的存量争夺时 , 人类的星辰大海也将自此开启 。
只是 , 当美利坚富豪乐此不疲地站在NASA肩膀上 , 瓜分着月球与火星的归属权时;可否想过 , 太空 , 不是独属于他们的梦想 , 而是全人类千百年来的共同夙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