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作者:寇敏、邓宇
支持:远川研究所
火星今天天气如何?适不适合出门散步?刮风了么?起沙尘暴了么?一个个看起来只能在科幻电影里得到的答案 , 其实人类早已能做到每日播报 。
比如2003年发射的火星车机遇号 , 迄今已经向地球传回超过21.7万张火星照片 , 更在漫漫火星探索征途中发现了在水中形成的矿物质赤铁矿(hematite)等 , 为人类研究火星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素材 。
现在 , 轮到中国航天人为这一事业助力了 。
2020年7月23日 ,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 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如无意外 , 中国航天将一举实现首次火星发射就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 与此同时 , 总计5吨左右的飞船重量 , 也将是人类第一次向火星投送的最大载荷 。
“天问”一词取材来自“楚辞”由屈原所创作的长诗《天问》 , 以此提出自己的疑问 , 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 。
按照计划 , “天问一号”将在半年后抵达火星轨道 , 成功着陆后 , 它将试图绘制火星形态和地质结构图、调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征和水冰分布 , 以及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等工作 。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天问发射
天问发射成功当天 , 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JimBridenstine)23日在社交媒体上向“天问一号”问好 , “中国正在加入火星探索的国际社区 , 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 , 还有不久之后的阿联酋将欢迎你们来到火星 , 开启令人兴奋的科学探索之年 。 祝天问一号安全航行 。 ”
但“天问”的成功发射 , 只是中国探火的第一步 , 在走向真正星辰大海的路途中 , 中国 , 乃至全人类 , 才刚刚开始 。
我们的目光 , 被局限在地球上的冲突已经太久 。 是时候抬头仰望星空了 。
01.乘风破浪的火星探索
站在一亿公里之外 , 今天的人类已经能清晰地了解此时此刻火星上的温度、湿度 , 看到这个红色星球上用彩色照片拍摄出的干涸河流 , 外星陨石;以及大于月球 , 但小于地球的频繁地震活动 。
根据火星车洞察号传回的数据 , 今天的火星处于秋季 , 早上太阳5:36分升起 , 下午5:51分降落 , 白天时长12个小时 。 气温在-67°和-6°之间 , 阳光明媚 。
至于着装建议 , 不好意思 , 暂无提供 。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这只是洞察号的日常“研究”之一 。 通过一套名为辅助有效载荷子系统(APSS)的传感器 , 洞察号得以搜集火星的天候地侯数据 。 地震仪可以精确测量火星地震 , 推测火星内部的地质结构及演化历史;热流仪的作用则是向下钻深5米 , 用来制作火星地热谱 。 在美国洞察号对火星的全面体检中 , 已经检测到174次地震 。
2019年2月15日传回的这张图 , 则让我们领略了来自火星地壳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基岩面貌 , 中央高高突出的那块绿色基岩碎片则有可能来自地表以下数公里处的火星内部 。
远川科技评论|人类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问
文章图片
虽然火星上气压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 , 空气的流动几近无形 , 但是沙子的涟漪却告诉我们火星上风的存在 。
总而言之 , 在一整套太空科技的帮助下 , 科学家们已经有能力采集、检测、研究火星有机分子的构成和来源 , 甚至可以给火星上的高山测高、称重 。
而这一切的探索与发现背后 , 浓缩的 , 其实是人类历史上长达六十年的艰难探索史和背后的大国博弈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