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学遗产|李晓萍丨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二 )


光明文学遗产|李晓萍丨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本文插图

△李白《上阳台帖》(局部)
书法 资料图片
李白诗歌的洒脱气韵 , 十分契合陆时雍对诗歌兴寄感托和简淡温雅的倡导 。 诗歌如微风摇动草树似的化人于不觉 , “风之来 , 其枢摇摇 , 树头草腰 , 人乘之逍遥” , 从而“令人之戾也释 , 而其捍也消”(《诗境原序》) 。 在微风远韵的风教中 , 人达至一种和缓浑厚、雍雍和雅的境界 , 此即为陆时雍所倡导的“雅道”:“诗不入雅 , 虽美何观矣 。 ”就诗歌风貌而言 , 雅道代表了一种优柔温雅、无过亦无不及的“中和”之美 , 是“发乎情 , 止乎礼仪”在诗教中的彰显 。 陆时雍评李白的《杨叛儿》:“一以雅道行之 , 故君子言有则也 。 ”“有则”即为不过度 。 又评《春思》:“尝谓大雅之道有三:淡、简、温 , 每读太白诗 , 觉深得此致 。 ”《春思》是一首闺思诗 , 用男女相思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人生情思 , 仅仅“指点大意” , 而无大肆渲染张扬 , 整首诗呈现出温柔敦厚之态 。 所谓“淡、简、温” , 当是指诗人的表情达意不宜过浓、过繁、过烈 , 过之则失雅 , 也就是不能刻意造作而有失大雅之和 。 另外 , “能淡而旨”“简而奥”又可为“淡”与“简”做注脚 。 淡而旨 , 是指语似淡而味隽永 , 迥异于枯槁寡淡;简而奥 , 是指乍看浅易而细品则奥妙无穷 , 不可流于单调乏味 。 关于“温”之内涵 , 正如其评《古风》(咸阳二三月):“感慨逖荡 , 归于和平 , 所谓有大力者不动 。 ”强调优柔温雅之调 , 而杜绝“以力胜”“苦意摹情” 。 陆氏主张追求诗歌一咏三叹、优游不破而产生的余音余味和以神韵为宗 。 他尝说:“读太白诗 , 当得其气韵之美 , 不求其字句之奇 。 ”(《唐诗镜》卷十七)所谓“气韵之美” , 当是指李诗“意气凌云” , “雄姿逸气 , 纵横无方” , 犹如一叶不系之舟 , 又如轻云之飘飘 , 无意于刻意苦摹 , 呈现出潇洒自然的高妙姿态 。 简而言之 , 陆时雍所倡神韵 , 就是强调去除诗人对诗意的限制与规定 , 使读者在诗歌中自得其乐 , 体会情感之深挚与道理之微妙 。 如评《子夜四时歌四首》:“有味外味 。 每结二语 , 余情余韵无穷 。 ”语言自然 , 景物平常 , 却韵味隽永、情意绵绵 。
光明文学遗产|李晓萍丨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本文插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诗镜》:“采摭精审 , 评释详核 , 凡运会升降 , 一一皆可考见其源流 , 在明末诸选之中 , 固不可不谓之善本矣 。 ” 身处明末的陆时雍 , 志于反拨格调派末流割断源流而独尊盛唐之弊 , 以针砭流俗 , 成为明清“神韵说”的奠基者 。 他对李白的评价 , 对后世的李白接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其中以清代的诗学大家沈德潜最具代表性 。 沈氏评李白之语 , 有多处是从陆氏那里化用而来的 , 如《唐诗别裁集》评李白《送友人》:“三、四流走 , 亦竟有散行者 , 然起句必须整齐 。 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 , 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 。 太白犹不失斯旨 。 ”“三、四流走”是对陆氏“三、四有气”的化用 , 而对苏、李赠言诗的认知也是化用陆氏之语:“苏、李赠言 , 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语 , 而无蹶蹙声 , 知古人之气厚矣 。 ”(《诗镜总论》)《唐诗别裁集》中还有直接承袭陆氏之原话的 , 例如“太白七言古 , 想落天外 , 局自变生 。 大江无风 , 波浪自涌 , 白云从空 , 随风变灭 。 此殆天授 , 非人可及” , “太白之高妙”等 。 今人研究李白者 , 多引述沈氏之论 , 却较少关注其源出于陆氏 , 此当不得不察 。
光明文学遗产|李晓萍丨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