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照|25岁,女,毕业1个月,负债近10万:比纵欲更可怕的,是伪勤奋( 二 )
......
伪勤奋人的一大特征就是 , 总是很忙碌 , 身边的人也都认为他很努力 , 可就是没有成绩 。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 , 做表面功夫 , 骗人骗己 。
比如前文的Venny , 她报了韩语、英语、绘画课程 , 假设你是她的朋友圈看客 , 你是不是会觉得她很上进?
更为关键的是 , 她也认为自己很上进 。
要不 , 她怎么会相信花超过能力范围的钱 , 就能把自己往上拽呢?
之所以说 , 伪勤奋比放纵欲望更可怕 , 是因为当一个人因为纵欲消费后 , 难免会有后悔的情绪 , 下次再出现相同情况的概率会下降 。
可如果是为“伪勤奋”买单呢?
你不仅不会后悔 , 可能还会自我感动 , “你看 , 我花了这么多钱提升自己” 。
最后 , 无止境地为伪勤奋买单 。
作者懒懒说:
沉迷于形式上的勤奋 , 会让我们容易自我满足 。 当勤劳的偷懒从小养成一种习惯 , 它就会扎根在我们的身体里 , 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思维 , 直至老去 。
可以说 , 伪勤奋带来的最可怕后果 , 就是它会把你拖入一个“累却没成果”的怪圈 , 恶性循环 。
03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 , 叫道德许可 , 是自律的误区之一 。
当我们做了自己认为好的事 , 就会感觉良好 , 而这就为自己后续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 。
很多人会沉迷伪勤奋不可自拔 , 就是和道德许可有关 。
比如 , 你准备学习 , 第一天 , 你奋战了24小时 。
第二天 , 当你不想学习时 , 道德许可会帮你回忆你昨天刻苦的瞬间 , 安慰你:昨天我那么勤奋 , 那么今天少学点也没什么 。
还有很多人习惯在学习前 , 先收藏一堆资料 , 告诉自己这都是有用的 。
这些收集资料的行为 , 会给人一种“我付出了努力”的错觉 。
由此 , 也会跌落道德许可的陷阱 , 再难爬出 。
作家李尚龙分享过一个学生的故事 。
一个女学生考了4次英语四级都没过 , 她不明白为什么 。
李尚龙问她:“你做了真题吗?单词背了吗?”
学生拿出已经翻破的真题 , 说:“你讲的所有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 , 我这么努力 , 为什么过不了?”
李尚龙看着她满满的笔记 , 也觉得奇怪 。
后来才知道 , 女生是学生会主席 , 参加活动特别积极 , 朋友也很多 。
她告诉很多人自己报了培训班 , 却几乎没去上课;
她找了很多人探讨怎么学英语 , 但从来没真正记住什么;
做过的真题 , 只是草草对了一遍答案 , 就抛之脑后 。
她付出了很多“努力” , 唯独没时间做的事 , 就是真正静下心来学习 。
这就是掉入了道德许可的陷阱 , 它会让人误把过程当结果 , 陷入自我感动 。
最后 , 预期的目标没实现后 , 又以各种理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
生活中 , 你会发现 , 很多人都是一边抱怨“我这么努力 , 怎么就是没用?” , 一边默默给自己道德许可 。 说到底 , 他们的努力 , 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
他们的勤奋 , 也只是虚假的“伪勤奋” 。
04今天想和大家分享2条建议 , 带你走出“伪勤奋”的怪圈 。
1、重视反馈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834:反馈效应》中提到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 ,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3组 , 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试 , 测试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 , 每天告知一次学习结果 。
第二组 , 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 。
第三组 , 只测试不告知学习结果 。
8周后 , 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 , 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 , 实验也继续进行八周 。
推荐阅读
- 上海交通大学|人生赢家!他25岁读上海交大博士,妻子漂亮,带娃科研两不误
-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类最吃香的三个专业,毕业后薪资待遇高,很多医院抢着要
- 填报志愿|大学最坑的4个专业,这些专业毕业=失业,学长:千万别学
- 人物设定|张子枫被爆没有毕业证,高考成绩不足400,人设崩了?
- 清华大学|25年前,那位毕业后选择出家为僧的清华女学霸,后来过得如何?
- 法学|选择这3大专业的考生,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毕业很难有发展
- |这4个大学专业,看似“冷门”难找工作,实际上毕业却很吃香
- |大学“最难学”的四大专业,学生挂科率高,毕业却能入职铁饭碗
- 软件工程|未来10年“最吃香”的4个专业,薪资高还体面,一毕业就是金饭碗
- 应届毕业生|教育部通知,2020届考生和应届毕业生迎来好消息,家长:不早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