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携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体育助力
_原题为 家庭、学校、社会携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体育助力
北京市民蔡信义最近有了项新任务:每天在家带4岁的外孙女上一堂体育课 。 由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 北京市幼儿园还没有开学复课 , 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家也有一定运动量 ,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家带孩子上体育课 , 每天通过手机进行视频指导 。 这可难坏了已经“奔七”的老蔡 , 原本手机玩得就不利索 , 更别说指导外孙女了 , 可谁让女儿、女婿都要上班 , 这“艰巨任务” , 只能交给他了……
疫情期间 ,
【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携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体育助力】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 。
孩子居家期间 ,
家长们就成了“老师” ,
文化课、体育课、艺术课一个不落 ,
有专业背景、有教学经历的家长还好 ,
像老蔡这样的隔辈家长 ,
也不在少数 。
居家上体育课、亲子课 , 初衷是好的 , 但问题是相当数量的家长并不具备居家上体育课的专业知识 , 更遑论观察孩子的运动量 , 做到“科学适宜健身” 。 在这方面 ,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近期组织的一系列“居家亲子体育课”的活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传统的“家长带孩子上课”外 , 也鼓励“孩子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家长一起分享” , 从“家长教孩子”变成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甚至“孩子教家长” , 身份的变化让家长、孩子更有参与的兴致和乐趣 。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针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的线上调研 , 只有25%的中小学生不需要家长督促就可以完成每天一小时的锻炼量 , 22.2%的学生需要家长督促才能完成 , 10%的学生几乎不参与居家体育锻炼 。
体育习惯的养成 ,
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 ,
但更关键的
还是家庭体育氛围的塑造和培养 ,
试想一下 ,
每天都至少运动一小时的父母 ,
怎么可能培养不出长期坚持锻炼的孩子?
而每天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 ,
又怎么能指望自己的孩子
热爱运动、远离电子产品呢?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家长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 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 想让体育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 首先要让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和基因 , 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 , 调动起家长、孩子共同的积极性 , 让家庭体育教育真正“活”起来 。
对于社会来说 , 也应该对青少年群体的体育锻炼给予更多关注 。 虽然现在社会上针对青少年的收费体育培训、锻炼项目很多 , 但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仍显薄弱 , 全民健身场地面向成年人、普通群体的多 , 面向青少年 , 尤其是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少 。 一直以来 , 各级各地体育主管部门、行业体育协会都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 校园足球、小篮球等项目应运而生 , 但这些项目从实施到全面落地 , 还需要更多部门、单位的合力 , 这也是全面建成体育强国 , 达成《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 身体素养显著提升 ,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目标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 。
想要让体育成为提升青少年身体素养的重要手段 , 成为生活方式 ,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 只有当三方目标一致、方式统一 , 才有可能携起手来 , 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
来源:中国体育报
烟台市体育局
了解最新赛事
更多资讯
尽在“烟台市体育局”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
推荐阅读
- 家庭教育|孩子青春期“易燃易爆”,家长如何逞强与示弱?
- 年级|“好喜欢学校呀!” 武汉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到了
- 东西湖区|东西湖区各学段学校已完成消杀,配备有专业防疫指导人员
- 消息资讯|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2020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展成果
- 新生|“新生太多,大四搬离”,学校管理者的锅岂能让学生来背?
- 开学|希腊新冠确诊病例近万 专家建议学校分阶段开学
- 病例|希腊新冠确诊病例近万 专家建议学校分阶段开学
- “黑豹”去世,NBA悼念:他是NBA大家庭一位非常好的朋友
- 大自然|担心孩子“缺失大自然”?上海有了“自然学校”
- 全国妇联|《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来了!全国妇联、教育部最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