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卡特|印度空难:前“机”之覆为何没成后“机”之鉴?

印度空难:前“机”之覆为何没成后“机”之鉴
■ 观察家
一个“先天不足”、安全系数偏低的机场,却长期充当印度快运航空的枢纽航空港 。
8月7日晚,一架属于印度快运航空的波音737NG型客机,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卡利卡特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并在山谷中折为两截 。机上两名飞行员和至少15名乘客遇难,另有数十人受伤 。当时机上共184人,大部分系因新冠疫情而滞留阿联酋并随机返回的印度侨民 。
对此,印度民航部长普里指出,由于当时降雨过多,能见度较差,客机首次尝试降落失败,复飞重降又“因大雨冲出跑道”,并最终跌落约10米深的山谷,酿成事故,所幸未发生起火、爆炸等,否则伤亡更为惨重 。一些印度本地评论家,也将事故归咎于天气:8月7日,印度气象局对当地部分地区发出强降雨红色预警 。
但更多人指出,卡利卡特机场本身存在严重瑕疵 。相关消息指出,卡利卡特机场是印度东南部少有的“台地型机场”,其跑道建在低矮的“平顶山”上,四周被山谷环绕,对降落技术和条件要求苛刻 。
印度半岛南端是全球罕见、在东西两个海岸线都有季风性气候的地区,每年5-9月都会出现季风、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造成严重破坏和空难隐患 。同在西海岸的卡纳塔克邦芒格洛尔机场,就曾在季风季节,先后发生3起民航客机事故 。其中2010年5月22日的空难,造成机上152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死亡的惨剧,事故原因几乎如出一辙 。但前“机”之覆,似乎并未成为后“机”之鉴 。
此次事故中的卡利卡特机场,也是“台地型机场”,有报道称“至少9年前就有专家发出安全警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安全系数偏低的机场,却长期充当印度快运航空的枢纽航空港,和印度航空、靛蓝航空等航空公司的重点航空港,成为印度货运吞吐量排名第11、客运吞吐量排名第12的民航机场 。
早在2016年,印度媒体就多次曝光该机场存在的问题,不过当时仅意识到“不便宽体客机起降”,亟须扩大 。当时机场负责人贾拉德汉南,认为“至少应将跑道长度(由现有的2700多米)延长至3150米”,但当时邦政府评估认为,仅此一项就需要额外征地156公顷,这意味着需要拆迁附近1500个家庭,补偿费用高,工程难度大 。
正因如此,2017年宣告“圆满完成”的“机场二期扩建”,仅仅是将“台地”跑道尽头的“防止冲出跑道安全区”,从原先的60米增至240米,“扩建”后却以此为由大幅增加航班 。此次惨痛的空难事故表明,如此“缩水扩建”看似“多快好省”,实则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
血的教训再次警示,安全隐患的“补牢”必须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八分补”“九分补”的侥幸心理,只会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
【卡利卡特|印度空难:前“机”之覆为何没成后“机”之鉴?】□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何路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