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特区40年?征文]? 我在这里种下声音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特区40年?征文]? 我在这里种下声音
我在这里种下声音
作者:刘逸凡
离开龙华的时间远远长于我在这里居住的日子 , 而我对龙华的感情却像清酒 , 越来越纯、越来越浓 。
从2007年夏天到2010年冬天 , 我在龙华的郭吓村住了将近四年 。
因为平时喜欢在QQ空间写一些个人感受 , 2010年的春夏之际 , 经朋友推荐我认识了原龙华文学艺术创作学会的两位老师 , 张老师和许老师 。 我是不善交往的 , 加上也并不擅长写作 , 开始时心里总胆怯 。
本文插图
那时学会有一间办公室在原龙华电视台后面 , 学会的老师们经常去那里小聚 。 有时三五人 , 有时七八人 , 大家随意坐了各自聊着近期在写作上的收获和困惑 。 有的爱写小说 , 有的散文和诗歌来源于生活、真实感人 , 有的家乡情结很重 , 亲人和美食总是他笔下最牵挂的……我静静地听着 , 去听的次数多了 , 老师们对我产生了好奇 , “逼”我拿作品出来 。 我哪有什么认真写的作品 , 都是些随手写的小心思 。 我勉强把自己认为不至于太生涩的散文和诗歌拿出来 , 大家一起读一起讨论 , 指出哪里写得不错 , 哪里可以再修改 , 从立意到布局再细到诗中的一个字都可以探讨争论一番 。
很快我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 一个人闷头写东西的时候思路容易闭塞 , 总是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打转 , 就像进入了死胡同 , 总也转不出来 , 经过师友们一点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 后来我有几篇文章还登上了《散文家》《中国文学》等刊物 , 虽然为数不多 , 但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 , 还是非常激动 。
2015年龙华区成立了区作家协会 , 原龙华文学艺术创作学会的大部分人都加入了进去 。 一个正规的组织、一群热爱文学的人 , 我们在一起总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收获新的成长 。
本文插图
作者参加诗文朗诵会 。
因为爱书 , 我对于朗读有一点基础 。 我喜欢诗歌 , 喜欢这种含蓄、淡然又热烈的表达方式 , 既然自己写不好 , 那就发声吧 , 在朗诵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 感受诗歌的美好 。 我多次受邀参加龙华的诗歌朗诵会 , 记得朗诵戴望舒的《雨巷》时 , 刚好天空细雨霏霏 , 一种淡淡的忧愁不禁爬上心头 , 于是我便成了诗人笔下那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我还朗诵过一首龙华本土诗人的作品《我的决定》 , 被诗中浓烈的情感深深打动 , 恨不能我就是那个得到“唯一授权”的孩子 , 带着对世界的热忱和爱去到天涯海角 。
此时 , 我早已不在龙华居住 。 每次从南山的最南边去往深圳北以北 , 路途总要花上不短的时间 , 而我的心情却是充满期待 。 一路上 , 城市建设的场面 , 市容市貌的变化 , 美丽的生态景观 , 显露着深圳中轴新城的蓬勃发展的活力 。 在大家的厚爱下 , 近几年区作协的新春晚会由我主持 。 主持不是我的专业 , 我也几乎没有在其他地方发挥过主持的光和热 , 但是在这里大家似乎习惯了我的声音、我的笑 。
本文插图
2020年的新春晚会如期而至 , 这一次的活动由深圳市作协主办、龙华区作协承办 , 所以获知晚会依然选择让我主持时 , 我的心砰砰直跳 。 一方面我很高兴 ,也感谢信任 ,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顾虑 , 不敢答应 。
由于主办方的坚持 , 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 晚会现场难免会有“插曲” , 但幸好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一化解 。 我知道举办一场晚会各种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 现场的状况大家也是看得到的 , 但是从来没有谁抱怨谁做得不够好或者谁应该对什么负责等等 。 相反 , 老师和文友们总是担心我站累了 , 担心我没有吃饭是不是饿了 。
推荐阅读
- 深圳|这部传记,看见特区“每个人”——《深圳传》堪称文字版“纪录片”
- 考古盗墓,宗教信仰|西方专家修复耶稣像,意外发现神秘纸条,里面有240年前的秘密
- 深圳|深圳特区40年周年,深圳人想对深圳说……
- 深圳|天差地别!40年深圳人长相演变历程,第一个过分真实
- 人民旅游|深圳特区40年!必赞!
- 羊城晚报|广东多个城市主要地标亮灯 为特区成立40周年庆生
- 特区|乘风破浪四十年!厦门特区发祥地这样“变身”~
- 连环画,经济特区|连环画: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
- 深圳|时光“倒流”!新华社联手读特给你一次重来深圳打拼的机会,你会做哪种特区青年?
-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