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英俊的雅各比:别把他的画像和康德弄混了( 三 )


雅各比的历史意义
因此 , 雅各比把那种对于作为知识前提的“实在理念”的直接认识称为“信仰” , 并揭示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知识的前提只能是一种超越于对象知识的“非—知识”或者“超—知识” 。 也就是说 , 康德意义上的知识作为一种把握和构造对象并且援引理念的能力 , 必须以对于理念的直接理解为前提 , 而理念作为知识得以运作的前提 , 自身已然不再是知识了 , 而是一种直接的、非对象的“经验” 。 尽管后来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批判了雅各比的这一主张 , 但可以看到 , 这一主张确实促动了早期德国唯心论以思辨的方式去探寻知识的第一原理 , 同时也预告了康德的批判哲学所可能导致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后果 。
换句话说 , 雅各比的康德批判和对斯宾诺莎的引入 , 实际上给后康德哲学指出了两条只能二选一的路径:要么坚持康德分裂 , 进而在自己所揭示的困局中堕入一种以“非知识”为知识最高原理的半吊子“科学” , 要么克服这一伴随着批判哲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对立——即观念与实在的更高对立——也就是通过把斯宾诺莎的“实体”置换成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理性”来拯救科学 , 而这正是后康德唯心论的核心工作 。 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 , 以及作为康德哲学直接出发点的沃尔夫体系的视野下 , 斯宾诺莎的这种与基督教传统背道而驰的“泛神论”又常常被等同为“无神论”甚至“宿命论” , 因为被等同于“实体”的“神”跟传统的那种超越于世界、全知全能的人格神概念是矛盾的 。 这一指控颇为要命 , 可以说是当时德国思想界的“政治正确” , 它惹出了许多争论 , 比如害得费希特丢了在耶拿大学的教职 , 甚至到了1809年 , 在《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中 , 谢林还在为“泛神论”并非“无神论”而辩护 。
至于雅各比的其他思想 , 客观来看也不乏闪光点 , 比如他强调人神关系并非主客认识关系 , 而是“我”与“你”的人格间关系;信仰相对于知识的优先性;理性的首要任务并非批判 , 而是去认识绝对的“无条件者”;以及前文提及的虚无主义等等 。 但我在此并不想过多介绍了 。 因为在笔者看来 , 雅各比的历史意义正在于他为一个更高精神阶段的到来做了预备和提供了材料 。 一个思想家的位置来自他通过争辩而赢得的对精神历史的参与度 。 不过雅各比的过渡性质 , 是相对后来的巨人而言的 , 所以这既不构成我们轻视他的理由 , 也不构成要把他与康德相混淆的条件 。 如果康德知道自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构成自身对立面的对手在几百年后总是被当成他自己 , 那或许可以期待 , 通过一种失传已久的黑魔法降灵仪式 , 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天堂或地狱彼岸的“第四批判” 。
责任编辑:朱凡
【澎湃新闻|英俊的雅各比:别把他的画像和康德弄混了】校对:施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