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一次让人变丑的化妆 背后透露出怎样的故事

我看
一次让人变丑的化妆
“家暴妆”这阵妖风不知是从何时刮起来的,美女们非要用深色眼影和中毒色口红涂抹脸颊,伪装成被家暴后的惨相,发到社交网络上并配文:“我可太酷了”“画了这个妆,朋友圈爆了” 。它的精髓是鼻青脸肿,嘴唇开裂,妆容够惨,眼神够狠 。
淤青彰显酷炫前卫个性,创可贴成为最新潮头饰,化妆者仿佛回到了被非主流“葬爱家族”支配的时期 。照片中,妆容搭配精心设计的眼神,暗示“老娘不好惹”的“女性力量”和“被家暴后我也很美”的趣味 。
就在“家暴妆”风行一时之际,广东廉江的一个男人,在街上将妻子横抱起,再重重摔下 。妻子扑倒在地上,捂着脸,黑发四散 。之后,男人再抓起她的头发,一路拖行,像刚刚捕获一只猎物 。
这段行凶过程被视频记录下来,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 。7月15日,廉江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36岁的男人“见到因感情纠纷离家出走多年的妻子”,“当即上前抓住妻子的头发将其从电动车上拉扯下来,同时对她进行殴打,随后离开现场 。”
在家暴面前,伤疤从来不是功勋章 。那是女性感到耻辱的真实印记 。
【家暴|一次让人变丑的化妆 背后透露出怎样的故事】也是这几天,7月16日,浙江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命案 。去年8月,嘉善一位20岁女性在地下车库内遇害 。前男友出轨后求复合被拒,于是对她下了杀手 。车库的摄像头记录了女孩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拉扯,她很快消失在镜头之外,之后一个男人仓皇跑走 。
“他随手拿起一个板凳就往我后背、腿、脚、头部打,后来又用砖头砸我的头……他打开煤气罐让我点着煤气,想让我烧死自己 。”这是一位遭受丈夫家暴多年女性的自述 。它出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近期的文章中,被害人遭受丈夫各种形式的虐待、殴打长达数十年 。
如果你知道家暴在每扇门背后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很可能不会画一个无知的妆来博眼球了 。一个常年被引用的数据是,2011年,我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家暴受害人在拿起电话报警时,平均已经遭受过35次暴力 。妻子简直成了最危险的“职业” 。
伤痕和淤青真实存在着,那是对受害者的霸凌、欺侮,对人格的践踏,不该也不能成为轻巧的模仿和玩笑 。一个遭受了34次家暴的人,会不会因为看了这些仿妆而合理化自己的遭遇,更晚打出求助电话?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看到“家暴妆”会不会感到一丝轻松和释怀?这样的戏谑和追逐,会不会消解大众对这个严肃话题的思考和警惕?
在公开发表的言论中,大部分人都反感“家暴妆”的名字,人们画哪种妆容是自由,但与家暴关联起来则既不好笑,也显得无知 。2015年,一位艺术家响应“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也曾画过“家暴妆”,将好莱坞8位女性塑造成家暴受害者,以此呼吁社会重视家暴问题 。她们的神态里,没有孤芳自赏和刻奇(形容情感过度夸张或戏剧化的审美——作者注),更多的是无奈、愤怒和对社会的逼视,海报上印着“生活可以是童话,如果你打破沉默” 。
去年,俄国的社交媒体上也兴起了“家暴妆”,还有“我不想死”的标签,网友贴出照片,讲述家暴对自己、孩子和家人造成的灭顶之灾 。在这个风潮的背后,是一个25岁的女性向警方求助未果,被丈夫开车带到森林里砍去双手的故事 。还有三女弑父的惨剧,17、18、19岁的姑娘,因长期受到父亲凌辱、关押、殴打,而合力将57岁的父亲杀死,民众公开为她们求情 。
一位采访人员在完成相关采访后说,在对家庭暴力的预防或惩戒更为成熟的国家,经验显示,90%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都不再发生 。警方可以对施暴者强制逮捕,紧急情况下法官可以依据单方申请发出紧急性保护令,禁止施暴者实施暴力、威胁实施暴力,禁止他们联络、跟踪、骚扰对方,不得接近对方或指定家族成员的住所、工作地点以及一切常去的地方,这些政策向施暴者传达的信号是:你的行为是社会不能容忍的 。
“家暴妆”的兴起传达的则是完全相反的信息 。淤青不是时尚,它很丑 。社会在进步,上个月,浙江省义乌市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在结婚前,一方可以查询对方是否存在家暴记录 。
在浪漫的土耳其的一座城市中心,有两堵组成直角的高墙,它是建成于2019年的现代艺术作品 。墙上整齐排列着440双不同款式的高跟鞋,远远望去像不会被打开的窗户 。旁边写着一句话:这里展示的是2018年440位被男人杀死的女性,仅在土耳其 。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