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社|“剥夺且给予,贫瘠而包容”的那片土地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剥夺且给予 , 贫瘠而包容”的那片土地
作家出版社|“剥夺且给予,贫瘠而包容”的那片土地
本文插图

我读那了篇小说《那片土地》 。 我没想到自己会一口气读完这样一部小说 。
从作品看 , 写作者二百岁以上 。 或许 , 死了以后又活过来的人 , 看了世界人和事 。
《那片土地》应该是活生生的真实 , 但是 , 我觉得是幻觉中的真实 , 是被自己否定之否定的一种真实 , 或许又把人送入了一种幻觉 。
没使用比喻 , 不是象征 , 作者用对母亲的笃厚之情面对那片土地 , 走近了真相 , 拉着自己和别人一起进入此刻 。
起初 , 并不了解 , 笔者为何要否定光天化日之下的真实 , 否定别人对自己所做之事的赞美 , 不是谦虚的怂恿 , 也不仅仅是想从动机上还一个历史真相 , 倒底要干什么?
最初让人费解 。 仔细读下去 , 这是想人以真相的废除所谓生活真实平面化理解的一种探索 。 想真实生活的人应该读一读 , 想写好小说的人和正在写小说的人 , 不 , 总是在花大篇幅评论小说功过事非的人应该一读 。
每个人的生活本都是平面而简单的 , 但因为人们境遇的不同、角度的不同 , 会得出不同的印象、不同的结论 , 就是“当事人”本身对自己的经历 , 也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认知 。 《那片土地》里三个角色及称谓为一个人 , 对某时空里的人物、事件、心理有不同的追寻和探索 , 旨在摊出有血有肉的演绎 , 自己排练给自己看 , 成熟而诚实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启迪性 。
作家出版社|“剥夺且给予,贫瘠而包容”的那片土地
本文插图

没有过时的真实真诚 。 小说的素材也许没有成为作者的羁绊 , 或者说 , 作者无视小说的素材 , 她只是朝着真相奔去 , 朝着可能存在的美奔去 , 朝着应该有的艺术价值奔去 。
小说人物行为似乎不可理喻 , 却又十分真诚 。 小说的事件类乎玩笑 , 不能使其存在 , 却又在土地上实实在在地发生过、演绎着 。 小说的事件几乎是某个年代发生的一件不足道哉平常普通的事 , 充其量是一件与无私奉献的可歌可泣的事而已 。 但作者恰恰不用刀戟而是用竹签剥洋葱 , 剥到一种难以让人认知又绝对会忽略不计的真实 。 小说家就是这样走近真相 , 让读到作品的人走进真相时苦忧豁然 。 “蓬头垢脸在唱 , 唱歌得让人心入疼 。 ”读到这里 , 确实让人心疼 。 一个真诚的幼子拎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做一件必要的事 , 却缠缠绕绕走尽弯路熬尽青春 。 希望走进真相 。 真相 , 是什么 , 说不清 , 但每个人 , 每个写作人都有这个愿望 。
上小一年级的孩子 , 怀着激动地心情 , 走向未知的乐园;每个妈妈尽管自己已有“入学第一天”的切身经历 , 却仍渴望知道自己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的真实情况:孩子碰见什么人 , 遇到什么事?难于预料 。 对你、我、我们来说 , 明天将遇上什么 , 永远难于遇料 。 明天充满了偶然性 。 在明天面前 , 我们都是无知的幼子 。 对于幼子 , 只有母亲有担当有宽容;对于行走着的人 , 只有土地允许每个人踩上去 , 去践踏……
《那片土地》的主人公在获得赞美 , 甚至人们为她建城堡用以纪念之时 , 却在土坝搜寻过失 , 申述真相 , 长歌当哭 , 感谢那片土地允人实验、让人践踏的宽容……
作家出版社|“剥夺且给予,贫瘠而包容”的那片土地
本文插图

读了《那片土地》 , 自己不禁发问: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 哪些是真实?真实又是什么?我们自己或许都无法知晓 , 何况他人乎?面对真实的生活 , 我们要老老实实地迈出每一步 , 老老实实地说出每句话 , 老老实实地去做每件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