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当家中老人失能,你会怎么选择?( 三 )


丰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 。 徐静的父母都是农民 , 老两口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只有2000多元 , 大概只是1位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费用的1/3 。 平时 , 两位老人的伙食、药物、以及生活用品 , 通通都要花钱 。 徐静退休金3000元出头 , 还有自己的家庭要顾及 。

看着妹妹着实辛苦 , 虽然哥哥一家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 但夫妻二人决定咬咬牙 , 负担那剩下的2/3费用 。 “父亲还有我和哥哥2个孩子 , 遇到事 , 可以相互扶持 。 我儿子是独生子女 , 谁能帮他分担!想想万一我老了失能了 , 可能还不如父亲!”徐静感慨着 。 她说 , 看新闻知道天津是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 , 真希望能够早点惠及他们一家 , 减轻经济压力 。
“养老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 ”采访后的第三天 , 徐静打电话告诉采访人员 , 已经和一家医养结合机构谈好 , 等父亲做了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 就能入住 , 而她终于可以暂时卸掉担子“喘口气”了 。
正如报道中提到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一样 , 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 。 应通过构筑基本保障制度、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强化家庭社会责任、创新为老服务科技、倡导人本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努力 , 综合施策 , 保障其“老有善养” 。
青年|当家中老人失能,你会怎么选择?
本文插图
【青年|当家中老人失能,你会怎么选择?】建立基本制度:长期护理


尽快建立应对失能照护支付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 整合救助、社保、互助、商保、慈善等多渠道资金 。 工作初期,覆盖人群以重度失能老人为主 , 逐步扩大到中度失能和失智群体 。 加强以预防为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 , 强化长期护理产业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 宣传与政策协同 , 强调早期护理规划与护理保险的重要性 。 加强部门协作 , 结合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老年照护评估标准和长期照护评估标准 , 建立统一的失能老人等级评定标准、长期护理服务标准、长期护理机构准入及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认证制度 。
发展核心服务:医养结合
要以居家为主阵地 , 以社区、机构上门为重点 , 满足失能半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群体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等场所提供医疗服务 , 并出台相关政策和风险管理制度 。 加强各部门合作联动 , 建立规范的医养结合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和准入准出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 遴选培养老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人才 。 从职业资格、岗位管理、知识技能和职业发展上完善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 提高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的职级水平和收入水平 。

强化社会基石:家庭责任
要通过法律法规 , 明确子女带薪陪护假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 使其有法可依 。 通过统一安排 , 解决各地带薪陪护假期“有无”“多少”的问题 。 尝试放宽带薪陪护假申请资格 , 落实异地和非独生子女申请带薪陪护假的政策 。 对企业采取相应的强制约束和鼓励政策 , 对执行子女带薪护理假到位的企业 , 在财税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 。 要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弹性的休假策略或远程办公等方式 , 允许员工“整存零取”使用陪护假期 。
创新供给手段:科技养老
推广智能穿戴设备支持居家失能老年人参与自我医养管理和决策 , 更好地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 , 预防疾病发生 。 积极构建社区虚拟养老院 , 通过云端平台 , 统筹辖区内医养资源 , 将服务精细化推送 , 实现专业化嵌入式养老模式 , 解决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加快老旧社区的智能化改造 , 将技术融入生活场景中 , 以满足失能老年人起居等生活需求为导向 , 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 , 强调“人性化”智慧养老 , 倡导“包容设计”以及对失能老年人终生自立的社会支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