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Coollabs|3,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16岁那年 , 我驯服了人生中第一头钢铁猛兽 。
这头猛兽的年龄只有我的一半 , 但走过的路可要比我远太多——超过10万公里的漫漫跋涉 , 再加上漫不经心的保养维护 , 直接导致它周身上下的所有部件 , 无论材质是钢铁、橡胶、玻璃还是合成塑料 , 都变得残破不堪、行将报废 。
公路已经拒绝了这头早衰的野兽 , 城乡结合部的野鸡驾校 , 变成了它最后的归宿 。
以一名大龄中二少年的眼光来看 , 这头垂死的猛兽 , 很值得一战 。
酷玩实验室Coollabs|3,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文章图片
中间蓝蓝的那个是我
在经过长达半个暑假的拉锯战后 , 我成功驯服了这头姓丰田名皮卡的大龄失修钢铁猛兽 。
在我终于掌握了把汽油和空气精密混合、燃烧、产生动力 , 然后通过调整复杂的齿轮结构 , 将动力传导至车轮的完整技巧之后 , 我开始产生了一个想法:
私家汽车是一种性价比极低的交通工具 , 无论外型如何迭代演变 , 只要动力核心依旧是亘古不变的内燃机 , 那么在本质上 , 这种复杂的机械产物依旧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始遗产 。
我无意否认这些“遗迹”的价值 , 但作为完整见证了互联网崛起的信息时代游牧民 , 我始终坚信 , 长着轮子的石化燃料引擎 , 终有一天会被长着四个轮子的计算机彻底取代 。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 , 这场技术革命的降临时间 , 早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 上篇
2020年7月10日 , 星期五 , 北京四惠东 。
特斯拉Model3 , 蛋蛋姐 , 还有快爷我 。
酷玩实验室Coollabs|3,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文章图片
如果不是来自方向盘和踏板的真实力反馈质感 , 有那么一瞬间 , 我确实产生了“在京通高速路上玩赛车游戏”的奇妙错觉 。
毕竟 , 在真正上手试驾之前 , 单凭第一印象 , 很难想象重量接近两吨的Model3行驶体验居然是如此平稳 , 就像是在悬浮轨道上滑行的电磁铁:
只要保持公路巡航的标准速度 , 那么无论是加速、转向还是制动 , Model3都可以敏锐地感知我们的操作意图 , 将动力解决方案即时传输给车轮 , 实现精确的操作回馈 。 最终 , Model3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 , 更是我们速度体验的意志化身 。
酷玩实验室Coollabs|3,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文章图片
在我个人看来 , 对于习惯折腾离合器还有挂档杆的老司机来说 , Model3这种细腻平滑的驾驶质感 , 确实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才能适应;但对于那些早就习惯在洛圣都街头横行霸道的GTA玩家来说 , 用不了多少时间 , 我们就能发现通过游戏掌握的驾驶技巧并非一无是处——即便不能代替驾校训练 , 至少在手感方面 , Model3确实给不少赛车玩家带来一点意外惊喜 。
或许 , 对于那些将机动车驾驶技能视作谋生手段的老司机来说 , 特斯拉这种有效降低上手门槛、努力平滑学习曲线的产品思路 , 属于对“行业传统”大不敬的冒犯行为 , 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 , 如果在20年前遇上的是一辆Model3而不是什么丰田旧皮卡 , 那么如今我对私家车的印象 , 肯定可以改观不少 。
下放先进技术 , 让更多人可以从中受惠 , 无论怎么看都属于益处远大于代价的好事——如果代价仅仅是让所谓的“行业传统”让个步 , 那么我相信 , 市场和消费者肯定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
不过 , 身为“离经叛道”的行业改革者 , 马斯克显然没那个耐性去让市场和消费者慢慢调整观念——只要瞧瞧Model3驾驶位的仪表盘 , 谁都能看懂这个硅谷造车狂人迈的步子有多大:
酷玩实验室Coollabs|3,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文章图片
关于这部分的槽点 , 我们留到后面再来讨论;在这里 , 还是让我们先来瞧瞧这个15寸大触摸屏的实际卖点:


推荐阅读